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五)

麝影(整理/摄影)

标签:

【大纪元6月19日讯】雪山草地虽然僻居一隅,但却不是渺无人烟的莽荒之地。根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岷江上游的河谷台地一带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封建王朝在这里设立郡县,唐代(公元618-906年)设置羁糜州。宋代(公元960-1279年)沿袭唐制。自古以来,藏族人同羌、回、汉等民族一起共同开发了这块土地。


唐贞观年间,西藏的吐蕃王朝向东进展,其势力达到阿坝地区,吐蕃人与这里的氏族部落融合,发展成阿坝地区的藏族。直到现在,对与“阿坝”一名的由来,还有一种传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求婚,曾从吐蕃腹地阿里一带移民本地。这些藏人在此居住繁衍下来,自称“阿里哇”。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哇”的简称就被用作本地地名。在汉文中译写为“阿坝”,其涵义为“阿里人开发的地区”。


但是,九寨沟的民风民俗又不完全同于西藏,由于这里正处于从藏区到汉区,从牧区到农区的过渡地带,因此具有厚重的边缘文化色彩。在九寨沟周围,藏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促进,共同繁荣:草地上英俊的骑手,清真寺膜拜的回民,岷江畔大禹的传人,咂酒与锅庄,雕楼与羌笛,一起谱写了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并创造了独特的康巴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放牧或农耕的藏民都活跃起来。藏民们热情的接待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草原上骑骑马,那真可体会一下藏民的生活。


项珠是藏族女子必戴的饰物,游客们在小集市上选择自己喜爱的藏族项珠。


藏族大部分居住在草原地带,他们勇敢强悍,勤劳朴实,或放牧,或农耕,以及特有的方式世世代代生活在尘嚣的地方。草地藏族民众信奉喇嘛教。喇嘛教的教法、教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藏民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值得注意的。

在川西北高原上,每个藏民部落都有寺院,只是规模大小和喇嘛多少不同。草地喇嘛寺庙建筑精美,一搬主殿屋顶覆以镀金瓦,顶端饰以宝塔怪兽,气象雄伟。环绕主殿的是喇嘛居住的大小院落,房屋鳞次栉比,寺外围有高大院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一)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二)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三)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