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勇士》:堪称“电影版”《兄弟连》

人气 312
标签:

【大纪元6月13日讯】(中华网6月11日报导)新近上档从昨天开始上映的《冰雪勇士》是2003年的影片,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场面,跟《拯救大兵瑞恩》更是没有可比性。但这部低成本独立电影在当年的 10多个小型电影节上都所向披靡,水准中上,可以说是对得起观众的“良心之作”。对二战题材感兴趣的朋友更是不容错过。
  
  引进片《冰雪勇士》(Saintsand Soldiers)虽然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一贯延续了中影不着四六的风格,但就影片本身而言,还是非常值得观看的。
  
  影片原名“Saintsand Soldiers”直译过来应该是“圣徒和战士”,也有意译为“圣战士”的。不过从这两个名字来看都有点宗教意味,估计中影也是考虑到国内观众的习惯,才把片名翻译成《冰雪勇士》的。但这个名字差点让我以为这是一部登山题材电影。
  
  之前有媒体介绍《冰雪勇士》时,说这是一部“视觉效果上直逼《拯救大兵瑞恩》的影片”,我觉得这话有点不负责任———如果真有观众是冲着影片中根本不存在的战争场面去的,他要是失望了你给退票钱啊?如果非要给影片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这应该是一部低成本的、讲述人性在战争环境中如何被异化以及得到拯救的影片。
  
  如果以类型片分类的话,可以归为战争/剧情/冒险影片。本片的历史背景是二战欧洲战场上著名的“巴斯通战役”,或者说“突出部战役”。如果有喜欢HBO的电视剧集《兄弟连》的观众,就会发现这个时间正好是《兄弟连》中第六、第七集中的背景。而影片的主角也如同《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最长的一日》一样,也属于著名的“啸鹰师”———101空降师。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冰雪勇士》一片在画面风格上也和《兄弟连》这两集中的风格颇为类似,有意淡化的色彩让整个画面显得肃杀冷寂。影片中只有几处小规模班排级战斗,场面也拍得中规中矩,由于受到资金、场面等外因限制,显得并不激烈。
  
  作为一部拍摄成本只有70多万美元的低成本影片,《冰雪勇士》的重点显然不在于战斗场面的体现,而在于描写小分队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作为一部只有90分钟的影片,其故事非常简单:四个美国兵从德军大屠杀的枪口下逃了出来,又碰到一个被击落的英国侦察机飞行员。为了送出飞行员手里重要的情报以拯救数千名战友的生命,他们在暴风雪中艰难跋涉了一昼夜,冲过德军的封锁线,最终三人阵亡,只有两人到达基地。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战争片,但是比很多更复杂更花哨的片子更有看头。影片涉及的人物不多,起始是四个男人(甘德森、古尔德、肯德里克、迪肯)加一杆枪,后来又加入了一个英军飞行员温利,再后来小分队遇到了一个法国妇人和小女孩,还有德国士兵鲁道夫。虽然影片篇幅不长,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都刻画得很饱满,每个人在故事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隐喻了和平、人性等不同主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冰雪勇士》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因为当导演在资金、场景、道具、演员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能几近完美地讲述出一个完整而且含义丰富的主题,这个过程最终体现到银幕上,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愉悦的观看体验。
  
  按照我对电影的分级办法,从难看到好看一般是“追悔万分、昏然入睡、如坐针毡、聚精会神、兴高采烈”这么五级。用这个办法来评电影,是我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冰雪勇士》来说,它就应该处在“聚精会神”和“兴高采烈”之间。
  
  最后还有一点比较有趣的是,二战时德国的Half-track履带车现存的非常少,当时拍摄《拯救大兵瑞恩》时都只炸了一辆,而这部电影中则出现了两辆,而且都给炸了。(张小北)(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战争大片预热暑期 热门电影争夺夏日票房
《冰雪勇士》与《极限战士》 排队登上国内银幕
高考完了去看大片 精彩纷呈国内影市暑期档
《不可能的任务8》幕后花絮 看阿汤哥的搏命特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