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急剧下降 专家疾呼“救救月牙泉”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4月8日讯】鸣沙山、月牙泉在甘肃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以沙漠奇观而举世闻名。敦煌春、夏、冬三季多风,小风扬尘起土,大风则飞砂走石。月牙泉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之间仅有数十米,但千古以来沙却幷没有将泉掩埋。

但是由于敦煌生态的恶化日趋严重,以及人为的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危害下,这个维持数千年不干涸的月牙泉如今却面临水位的急剧下降,泉面缩小的危机,令有关专家忧心的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新华网4月8日报导, 关于月牙泉的成因,有神话般的传说,也有科学的推论。一种传说是,汉武帝时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国,大军行至鸣沙山下,天气燥热兵马酷渴,李广利掌剑刺山,精诚所至,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将手中的净瓶向下抖动了几下,于是银豆似的水珠倾刻而下,汇在一起,从此便形成了月牙泉。另一种传说称,月牙泉是古雷音庙前的一碗圣水变成的。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资料显示,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泉水面积每年平均缩小0.5亩,周长年平均减少10.5米,水深每年平均下降0.22米。

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范存介绍,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过两次掏沙清淤,后来又采取回灌补水才得以维持住的。根据测量,泉水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敦煌生态恶化的缩影

地处极端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尚能数千年不干涸,这一直是许多学者热心探求的奥秘。而近30多年来水位急剧下降,又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月牙泉水环境恶化的原因究竟何在?

调查认为,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后者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资源环境学专家指出,月牙泉的遭遇是敦煌生态恶化的缩影,敦煌水位下降在月牙泉这里看得最明显。月牙泉近三十年来水位的急剧下降,是敦煌生态问题突出的集中表现。

过度地开发导致水位下降

据了解,对月牙泉水位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湖水水面蒸发和风沙淤积。但是总的来看,自然因素对月牙泉的水位影响程度较小。专家表示,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是造成月牙泉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盲目、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超负荷开采地下水,导致月牙泉水位发生下降,泉水面发生萎缩,水环境逐渐退化。

而地下水位下降又与水利工程建设和地下水过量开采密切相关。随着人口增加和种植面积扩大,敦煌境内的需水量在不断增加。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兴起了打井取水,机井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减少、开采量增加,敦煌市的地下水位也在逐年下降。

救救月牙泉

据报导,月牙泉南岸的鸣沙山边,由于上部土层缺水,这里的一些沙枣树已经死亡,残存的树枝在风中愈发荒凉。月牙泉处在敦煌绿洲的南部边缘地带,周围自然植被稀少,基本上呈现出半荒漠和荒漠化景观。

一些专家担心,水位的下降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加速风沙的发育进而造成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并说,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咱们这一代人手里,千万不能让月牙泉干枯了。一些人更是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有关专家说,要恢复月牙泉水位,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恢复地下水原来的动态平衡。从长远来看,控制人口和灌溉面积的增长,推广沟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是减少水资源消耗、维护生态平衡、确保月牙泉持久稳定的根本对策。@(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富察赴大陆被捕2年 遭秘密判刑3年
长沙中考新政引爆舆论 被指制造特权
上海一科创园附近惊现40多具猫尸
上海气温破30℃ 近百年来最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