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影响十亿信众的信仰中心

标签:

【大纪元4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方沛清罗马特稿)中古世纪的朝圣人士和护教学者称颂梵蒂冈为“高贵的罗马”,以帝国、宗教、艺术的观点来看,它是“世界之都”;但是它最高超的赞美词应是被称为“永恒之城”,因为天主选择了这块宝地,为教会传扬的中心。

天主教是一个普世性的大团体,它在一切国家之内,但是它又不隶属于任何国家。所以它拥有十亿信众,但却能发挥超过十亿信众的影响力,因此它所发出的一丝轻响,也会引起举世的关注和瞩目。

建许愿池祈祷早日获教宗接见

一个中世纪的传说,当时欧洲所有的王宫贵族在有生之年都期望能来到罗马梵蒂冈一趟。一则是为了向天主的传人教宗致敬,另外则是,希望获得教宗的嘉勉和祝福。如此一来,它的王宫贵族身份将更显荣耀。

结果由于教宗过于忙禄,因此许多接见活动要安排在数个月之后,因此人们在台伯河畔兴建“许愿池”,每天前往池前祈祷,希望教宗能早日接见自己,好回到家乡,光宗耀祖一番。

故事真假暂且不论,但倒也传神。

永恒之城天主选择的传教宝地

历代以来,人们对于罗马的歌颂赞扬,不一而足。例如中古世纪的朝圣人士和护教学者都称颂它为“高贵的罗马”,以帝国、宗教、艺术的观点来看,它应冠盖全球,所以称它是“世界之都”;但是它最高超的赞美词应是被称为“永恒之城”,因为天主选择了这块宝地,为教会传扬的中心。

所以今天罗马被称为“永恒之城”,主要原因在于是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的所在地。

从艺术观点来看,自古以来,欧洲名垂千古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大多是来自于圣经福音之中,游历过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人,对于他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是不会忘怀的。人们对于天主的信仰,因此在各个时代中产生无以数计的不巧艺术作品。

宗教教育、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

走进意大利学校和政府机关,会发现生活教育就是宗教教育,公民教育也是宗教教育的一种;生活中的种种都充满了宗教味,“教堂无处不有,教义无时不在”,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信仰是坚贞的。这种由“小”做起的扎根工作,信仰不易动摇,更不会产生“怪力乱神”之说。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不参加政治活动,不做政客,因为天主教有它的立场,有它分内应做的事,但若因此而说天主教不关心国事、不服务人类社会的福利、不戒恶、不劝善,这就是大错特错的说法。

同舟共济影响力经两千年不衰

天主教会不但是有形可见、有组织、有法律、由人组成的团体,同时又有一个崇高的结构和理想的精神组织;说的再明白一些,天主教会是一个大家庭,天下的教友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大家同舟共济,相亲相爱,以耶稣创立的教会为生活圭臬。

同时,这个教会邀请所有人加入,不分阶级、种族、男女、老幼,在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姊妹,人们都有进入教会的权利和义务。

这种“敬爱天主,造福人群”精神,使得天主教的影响力,经两千年而历久不衰,并且继续发扬光大中。

相关新闻
罗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病史概要
梵蒂冈表示教宗已经失去意识
教宗过世多奇异传说 混合了神话与传统
教宗弥留 意识渐模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