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2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电)据中国大陆学者调查研究,台湾原住民的祖先是约在一万年前从地层下陷的中国大陆东海大平原跨越海洋迁徙的越族先民的后裔,与古代历史上知名越王勾践的越国同属越族后裔。
据新华社报导,越族先民曾在广阔平坦的东海大平原上繁衍生息。约一万年前,东海大平原逐渐沉没于海潮,越族先民不得不选择了大规模的部落迁移,他们中的一支迁往澎湖、台湾等岛屿。
报导指出,二00三年夏天开始,由中国十二名知名学者组成的“越文化实勘研究”勘察团,沿着越族迁徙的路径,辗转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越文化遗址、古迹等,进行考察。日前他们公布了两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台湾原住民属于越海迁徒的越族先民的后裔。
研究显示,台湾海峡历史上曾几次成为陆地。最近的一次发生在距今一万六千年至一万五千年间。当时,整个东海大陆架都变成了大平原,而今天的台湾岛,则是当时东海大平原东南方的一片山地和丘陵。
据“越文化实勘研究”课题组总顾问、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表示,到了约一万年前,海平面开始不断上升,东海大平原最后成为沉没的古陆,越族先民原本优越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所以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迁移。
陈桥驿说,越族的迁移路线,一条当然是越过舟山丘陵内迁到今宁绍平原,后来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越国,另一条则是利用原始的独木舟漂向今日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其中包括迁往澎湖、台湾等岛屿。
在这次实地勘察中,学者们接触了大量越文化的“活化石”。他们的共识是,海峡两岸作为百越民族后裔的少数民族,在语言、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表明,壮族、苗族、瑶族、黎族、台湾高山族等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代百越文化的特色。
参加这次实勘的广西博物馆研究员蒋廷瑜说,百越民族是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两岸都有史前稻谷遗存发现。台湾的营浦遗址中发现了史前稻谷遗存,这里的文化与福建昙石山文化就很相近。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杨式挺在研究中说,“断发文身”是古代百越民族的特有习俗,台湾的高山族和海南的黎族都曾长期保持这一习俗。“拔牙”,是古越民族以人工方式改变牙齿形状的一种风俗,台湾的高山族和广西的壮族也都曾长期保持着这一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