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2日讯】很长一段时间大陆诗坛兴起一股海子热﹐而且迄今为止此热似乎并未减退。这让我常常不解﹐一个精神世界陷入不安与混沌的孤独的海子为什么会使大陆人们如此着迷﹖对此我曾在劣作《我为何要选择下半身决斗》一文中这样谈过自己对海子现象的见解﹕
“自六四以来,大陆诗坛一直处在低迷之中。尽管有过海子,但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体制运作下学院派人士将一种旧式英雄虚幻的理想主义拉抬起来的一个假性热潮。回过头来现在再看这个热潮所产生的影响,人们无法在这段历史中寻找到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真实的精神内容。如果稍作研究,就会发现这个热潮所反映出的实质不是体现在海子诗歌的文本内容所产生的效应上,而是像当下的少男少女追星族一样,是由于大陆文人对自身某种自认为应该崇高的精神在整体形象上的失落的不甘心而虚性推崇所致,它所反映出来的除了大陆文人的集体虚荣心外,你无法看到这次热潮在人的精神层面的真实着落。”
这一观点已经经历了好几年﹐其间我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今诗坛﹐现在回想起来﹐就我捕捉的新的依据﹐我对自己此一见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纵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今中国社会精神领域的普遍事实﹐我看到了中国社会人们的精神实质﹐它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类崇高精神的反叛﹐一是对人类崇高精神的迷惘﹐一是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的对人类崇高精神的坚持。这一些对于深刻表现着人类精神的诗歌在见证着中国当代历史的中国诗坛上反映的淋漓尽致﹗
很久一段时间中国文化界讨论著一种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现象﹐其态度是“反文化”。所谓“反文化”就是颠覆过去历史中人类以诸如以“真善美” 、“正义” 、“良知”等为精神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文化价值。这种现象在作为文化先驱的诗歌中得以反映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萌芽﹐其典型的一例﹐是有人提出所谓“非非主义”理论。就其实﹐主张“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出现在中国诗坛是源于朦胧诗派为代表的文化现象掀起的对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深刻的“个人主义思潮”否定了笼罩在整个中国社会让过去一些人们深信不移的极具欺骗性的伪崇高精神(盲从党盲从组织盲从国家大机器的绝对精神崇拜)而引起一些人们对真正需坚持的人类精神是什么的深度反思﹐这种反思现象刚出现就遭遇了中国社会爆发的那次令人痛心疾首的环境强力。这种无人能颠覆的环境强力的干预以极现实的姿态在很多人们心中诋毁了真正正在重建自上世纪中期被随中共建制而笼罩在整个中国社会的伪崇高精神所毁灭了的文化传统的“个人主义思潮”的努力﹐而使一些人们选择了“后现代主义”先驱者们“反文化”的反思中对过去历史人类以诸如“真善美”等为精神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文化价值的反对的一面﹐而在其文化的精神实质中彻底的坚持了对掀起“个人主义思潮”的人们所显现的提倡人类真正崇高精神的反对(由此﹐人们应看到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政治担负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这是在人类历史中扮演政治重要角色的人们务必切切牢记的﹗)。
这一“反文化”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诗坛达到顶峰是以“下半身写作”空前盛行而显现的﹐它以极反讽的意味消解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中国社会所显现出的人类崇高精神。这种消解就像美国人选总统常出现的现象﹐一部分人在大势塑造候选者的正面形象﹐反对者却在努力寻找他的私人生活极力找出桃色抹在他身上﹐败坏其形象。“下半身写作”就是有人受时局默许与放纵﹐有意无意对人类精神涂抹桃色﹐以败坏在人们心中人类精神真正应具有的形象。这种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反文化”现象之所以产生﹐并不是那些儒酸的经院文人像无头苍蝇所盲目杜撰的所谓人类精神正出现颠覆﹐原因很明了﹐而是中国社会在倡导人类崇高精神的努力被严厉阻遏后﹐文化作为人类生存不会不出现的事物﹐它必须另寻出口﹐不可能你杀去一批人﹐另外活着的人就不思考﹐不发声﹐不立言﹐而要思考﹐要发声﹐要立言﹐思考崇高的思维已经被指定为死路后﹐作为事物两极的另一极思维—-思考不崇高的思维不期而然就成了整个文化思维的主角﹐而对崇高与不崇高不知何去何从的思维就陷入了迷惘。这就是所谓“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一段流行的真正原因。不是所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的必然颠覆或转弯,而是社会强力导致的的人类发展规律在经历挫折。
开篇我提及的自己对于海子现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大陆文人对自身某种自认为应该崇高的精神在整体形象上的失落的不甘心”只谈了结果﹐而没指出原因﹐上文的分析即深刻道明了其出现的根源﹕社会强力对具有崇高精神的文化探索与追求的毁灭性惩罚致使尚具良知的中国知识界陷入了痛苦、惶惑与迷惘﹐而痛苦、惶惑与迷惘﹐这些正是海子诗歌所具有的特质﹐因而使得其诗作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引起了回音,成为了中国某些不甘堕落的知识分子陷入虚无、逃避现实、偏安自我的理想精神乐园。
但社会不管再怎样黑暗,哪怕如秦嬴终还会有陈胜吴广。在中国黑暗的现实地底,中国诗坛仍然还有着被深压在底层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的坚持对人类崇高精神书写的中国诗人,譬如我就是极显然的一例,我的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现实的精神实质﹐即使是心怀忧郁的诗作也是因自己抱负难展而不安﹐而不是如海子一样纠结在对个体与空洞的所谓灵魂、空泛的人类的一些不着边际的事物的缠绵中。
对现实的真情关注是对崇高的实质表白。在经历了因社会环境强力所带来的人类精神逆流在中国泛滥一段后,当良知成为我们真实的主题时,我们回过头再看所谓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会知道所谓“后现代主义”不过是人类崇高精神在被迫处于真空一样的舞台时,不期而然,跑上台来的一个缺乏角色意识不明白自己为何物的可笑小丑。
2004/11/2洛杉矶
附:《对海子名诗的剖析与批评》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是一个孤独自我的人对自己的告诫!其实不具有很多人们对其所追捧的崇高境界﹐是诗者本人意识到了崇高境界的重要性,而提醒自己应该去做。“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是说自己曾经,就在昨天之前并不知道。“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更证实着这点。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者在谈获得“幸福”感觉之后的喜悦,这可能只是诗者自己的一种空想,自己是否真能做到并不能保证。这里的精神实质是一个孤独的人在因其孤独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幸福而体会到要获得幸福必须“面向大海”的重要,而“面向大海”并不是诗者本身自在的主动的勉力为之的刻意追求!他是被动的,是一种试图尝试,甚至还不曾尝试,而尝试之后是否能努力坚持也不可知。既然是试图尝试,并不曾被证明,不代表经验与执著,这就充分显示了一种迷惘!这甚至不能认为是梦想!梦想是认定为美好并勉力去达到的蓝图。而既然是预备尝试,是一种不确定,当然不能认为是诗者的梦想,我觉得这该是一种心血来潮。尽管这样说会对死者有些残忍,但诗中显示的风貌的确是这样的。如果研究需要客观,我们不得不讲求实际。就海子最终让人为之扼腕,也或许能找见这种心血来潮的影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