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雅趣:宋徽宗慧眼评画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51
【字号】    
   标签: tags:

宋徽宗赵佶,政绩不甚显着,以至亡国被虏;在艺术上却是一个颇有成就的书画名家和水平很高的鉴赏者。同时,赵佶还是画院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他将画院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列,以揽天下画家。

他要求画家要师法自然,把握对象的“情态形色”,符合物理,不倚傍前人。宋徽宗除了注重画师技巧外,还很注意画师人文修养,画院的考试按题材分六科,摘古人诗句为题,看谁的构思巧妙,出奇制胜,更有创造性。画家进入画院,必须经过考试,主考评画的就是宋徽宗自己。下面讲几个徽宗评画的小故事。

政和年间,赵佶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要新来的画家作画。此句来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应试者大多画一空舟系于涧边,或画一鹭鸶立在船上,或画一鸟落在船杆,有的还画了两只小鸟斜翅飞往船舱中,以示无人。然而这些画均被认为“与题不切”。相反,受到赵佶赏识的却是画了一个船夫倦睡在船尾上,身旁还丢着一根短笛。题为“无人”,却何以画上一个人呢?这就牵涉到审题的问题。仔细推敲,原诗所说的“无人”,并非说船上没有人,而是说没有渡河的人。而这幅画上的情景,正好表明了这层意思:荒郊野水,终日没有过路的渡人,船夫等得疲倦不堪,以致丢下了竹笛,睡着了。这样岂不是更加突出了孤舟的寂寞和环境的荒僻安静?看来中选者实为丹青高手,金榜题名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有一次,宋徽宗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 此题目一出,众考生皆以为不难,便纷纷作画。有的画古木苍葱的青山中露出古寺的一角或幡竿;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画一寺在山中。其中有一幅画作构思奇特,画面上一条羊肠小路隐于山水之间,只见一个老和尚正在溪边挑水,赵佶看后龙颜大悦,当即录此生为第一名。这幅画画得很简单,但其高明之处是把考题的“藏”字巧妙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既有老和尚前来挑水,那么古寺定是藏在深山之中,可谓不画古寺而古寺自在画中。

有一次,宋徽宗出了这么一个画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个考题也是独具匠心的,考题一出,整个考场上考生们几乎都在画马画花、达官显贵、文人士女,他们穿梭于花丛之中,马蹄上还残留着一些花瓣,用以体现“马蹄香”的题意。赵佶看后很不满意。但就在最后几张卷子中,赵佶被一幅画吸引了:一匹骏马缓步走来,两只飞舞的蝴蝶追逐着马蹄。以画中的马蹄竟然引来了蝴蝶,巧妙地表现了“踏花归去”又表达了“马蹄香”。这正是作者的巧妙构思,故而理所当然地被评为第一名。

有一次,宋徽宗出了一个名为“竹锁桥边卖酒家”的考题。众多考生皆重于酒家,从而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藉以衬托,尽管这些考生用心良苦,画得细致入微,纤毫毕现,但都被认为画得平庸,皆不中赵佶之意。唯独考生李唐构思新颖,独辟蹊径,不在描绘酒店上下功夫,他的画面上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则是一片竹林,唯有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幌。整个构图从“虚”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结果独占鳌头。赵佶看后大悦,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是符合“锁”字的意境,并亲自圈点为第一名。李唐进画院后继续勤奋作画,终于成为宋朝承上启下、开宗立派的著名画家。

还有一次,徽宗皇帝的考题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当时,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他只选中了两幅画: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倚栏沉思,她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画面生气蓬勃,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另一幅画的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气势磅礡,境界开阔,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两幅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真正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任江州司马,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暮春四月与友结伴游江西庐山,见庐山大林寺中桃花盛开,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一诗:
  • 唐玄宗时期,安徽泾州有个隐士名叫汪伦。他久慕李白盛名,对李白的诗极为推崇,一直想请李白来桃花潭吟诗作赋。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古代帝王称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来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说是人间掌握了权力之人用来树立自己地位的“说词”吗?还是真有天命并以“吉兆”加持示现呢?
  • 东汉光武帝刘秀九岁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他身长七尺三寸,仪表堂堂,美眉须,鼻梁高挺鼻准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隐隐隆起的日角,显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简朴勤勉,喜爱耕稼农事,对家人重情重义,从来没有想过在政治上出人头地。这样一个勤朴宽厚温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样当上中兴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师回朝,唐高祖为儿子举行庆功宴。喝到酒酣之处,本是喜庆的场面,高祖的脸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云。
  • 齐王逃回长安后,唐高祖李渊第一时间得知了刘武周进犯的实力,误以为唐军不敌武周大军,于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联合助剿吕崇茂,同时发出一道敕令,命关中守将,严行堵御,所有河东一带,暂行弃置。
  • 隋朝末年,刘武周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定国号大汉,是大唐的一大劲敌。刘武周为与大唐争雄,屡次进攻幷州。齐王李元吉作战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便给齐王添了一个行军总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练达的裴寂,能帮着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败涂地,反而使唐军失去了晋州以北的全部城镇。
  • 说唐高祖即已定都长安,但天下还未一统,群雄割据地方。李渊称帝,传檄天下。长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标。陇西薛举想趁着李渊帝位还没坐稳,就趁机出兵,攻打长安。薛举雄踞陇西,拥兵十几万,声势颇为强盛,是李唐的一大劲敌。
  • 李世民与平阳公主率领的大军集结,两下会师,共计二十多万兵将。李世民治军严明,大军虽众,但行军时队伍并不凌乱,整齐画一,军容气象自带威仪。凡经炀帝行宫园苑,悉数罢免守官,并释放宫女回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