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窃蛋龙子宫保存2枚有壳卵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4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惠君台北十六日电)你知道恐龙如何生蛋的吗? 5位来自台湾和加拿大科家学研究发现,窃蛋龙骨盘部位化石标本,在子宫内保存一对有壳卵,这种生殖结构介于原始型爬行动物与进阶鸟类间,这个重大发现同时支持并强化鸟类是由兽足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

这个重大发现是由来自台湾国立科学博物馆、石尚矿物化石博物馆与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管、Calgary大学科学家根据一件7000万前年 (白垩纪晚期,江西赣州地区红城盆地)罕见的窃蛋龙骨磐部位化石标本。

近年来,科学界倡行“鸟是恐龙演化而来”,甚至说“鸟就是现今的小恐龙”,不过这个假设的争议不断。

参与研究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资深研究员程延年博士表示,现行爬行动物的鳄类,有着双输卵管,每条输卵管一次下多个蛋,依序筑巢、产卵、孵化。现生鸟类仅有单一输卵管,每次发育一颗蛋,依序定时排放并育子。

程延年指出,窃蛋龙是和鸟类系谱关系最亲近,这次研究发现,这一只7000万年前窃蛋龙的母亲拥有两个条输卵管,但每条输卵管每次只排出单一颗蛋 (就像典型的鸟类一样),介于原始型爬行动物与进阶鸟类之间,一种演化上“中间型”的特征,他说,这次发现是把爬行动物(原始鳄)与鸟类间演化的失落环节(miss link)找出来。

这项研究论文同时被世界顶尖的科学杂志(Science)期刊接受并在近期发表。

程延年预告,接下来他们研究团队会针对窃蛋龙如何筑巢、产卵、孵化、育子等行为作一假说。

这些科学家根据手中掌握的十多颗窃蛋龙窝蛋的化石,认定成体的窃蛋龙母亲是蹲伏在预先建造的窝巢中心部位,多次重返同一巢中,每次排放出成对的蛋,序列妥善安置,形成多层次、环状的恐龙蛋样貌,恐龙母亲可能以细砂覆盖住窝蛋,让炙热的白垩纪阳光自然孵化。

这篇论文作者分别是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资深研究员程延年博士、石尚矿物化石博物馆管长萧语富、加拿大渥太华国家自然博物馆吴肖春博士、TamakiSato博士及加拿大Calgary大学教授Darla K.Zelenitsky博士。

相关新闻
裴勇俊治癌?六旬妇人画韩星重燃求生意志
迷上裴勇俊 她画疗抗癌
日科学家首度发现促进精子与卵子融合蛋白质
卵巢长瘤三十七年 重量高达十三公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