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洋洋的印度虎和脚底打滑的中国龙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4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古镜编译报导) 亚洲的两个人口大国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经济竞赛成绩如何?
中国以极大的优势赢了所有的短跑和中距离赛跑,但印度则在马拉松赛中以优异的成绩摆脱中国。

新德里印度斯坦时报2005年4月9日报导,中国领导人通常很少笑。但温家宝总理在访问印度时应该可以对这场伟大的亚洲经济赛微笑以对,而且既然他出访的第一站是邦加罗尔(Bangalore),他甚至会允许自己大笑。

对印度人而言,邦加罗尔是经济胜利的麦加圣地。中国视印度的信息科技工业为大敌,但他们也知道邦加罗尔反映出印度的所有缺点。

在卡那塔卡(Karnataka)政客们七年的争吵与房地产投机后,印度信息科技首府仍没有一个像样的机场。假如需要的话,中国人则可以在七年内建造七座具世界级的机场。他们没有让上海变成一个开车者的恶梦,但邦加罗则相反。中国正狂热于建筑风潮;而印度则只对公共建设大声要求却从没做到。

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任何人在这场经济马拉松赛中还会押宝在印度呢?理由有三个。

首先,印度几乎是一个资本使用更为有效率的国家。该效率是用多少资本才够产生某一特定经济成长率来衡量。印度经济成长率趋势从1990年代起就以每年6%的速度向上迈进。相反地,中国在同期则以每年接近10%成长。

但中国每年投资的资本额约占GDP的40%,而且每年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4百亿美金。印度投资了大约其GDP的25%资本额,且每年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流入少于4亿。

这意谓着虽然中国的成长率高出许多,但以比例来看,中国比印度使用了更多的资本投入。假如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当然是印度赢。当然,印度也需要投资更多且得到更多的外国投资金额才会成立。然而,这种正向影响的变化越来越大甚至和中国相同乃至更大。高胜集团(Goldman Sachs)表示印度经济成长率将会在2020年超过中国。

印度的第二个优势是中国没有办法指望他的银行。一些经济学者挑出印度银行的缺点,认为他们只眼钉着赢利所以很少投资公共基础设施。他们指出中国如何使用银行资源来建设他们的未来。但他们的未来却因为银行系统危机的可能性而乌云密布。

衡量银行坏帐的大小–呆滞资产(NPAs)相对于总资产比率中,印度在2002到2003年间是4%,2003到2004年度只有3.3%;但中国的呆滞贷款(NPL)相对于总贷款的比率在2002年高达28%,2004年也有13.2%。(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印度河水暴涨逾70死失踪
中国和印度将签署协定解决领土边界争议
印度议长访澳被拒豁免机场安检后取消行程
摩托罗拉公司在印度成立实验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