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淑芬高雄十三日电)春夏交替是莿桐花开的季节,美丽的花朵代表平埔族祖灵祭的启始,也是族人踩街游社、走镖的时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为了沿袭平埔族传统民俗,配合举办“二00五年国际文化资产日”,邀请高雄市民一起走镖游社。
“莿桐花祭-千人走镖”活动订于四月十六日下午一时,在左营城峰路东门前广场举办,包括踩街游社、平埔族文物展、拓印、千人走镖、坐牛车导览等,有趣的文化活动,欢迎民众相招逗阵游街竞走。
根据文化局的考证,“平埔”一词于文献上最早出现于清雍正八年(一七二0年),台湾总兵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指台湾传统的平埔社会,从清代与汉人相遇后,便不断地被解构,历经与汉人通婚、土地所有权移转、母系社会崩解的过程,平埔族至清末几乎被汉化,现今台湾人仅可从祖居地名、姓氏、祖传文物、家族信仰、体质特征等线索,追寻先平埔繁衍迁徙的脉络,推测是否为平埔族后裔。
相传高雄市的盐埕、三民、左营等区内,有十七个姓氏可能为平埔族后裔,高雄县甲仙乡的小林村也有千余名平埔族人。这些平埔族将祖灵“阿立祖”敬奉于公廨内,每年于庆典时手牵手围成圆圈,唱祭歌、跳牵曲舞。
为珍藏平埔族的传统,文化局特别保留平埔族人于每年莿桐花开的新年期间“游社”、“走镖”的习俗,将平埔族原创概念委托高雄市旧城文化协会于春夏交替之际,举办“莿桐花祭-千人走镖”活动,希望透过活动,让市民对平埔族文化历史的有所了解,同时深化族群平等观念,藉由千人走镖竞技,提供青少年一个深具文化意涵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