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9日讯】(亚洲时报记者林绮慧3月9日撰文)香港—董辞职一事已是呼之欲出,商界传出消息已有一个星期多。可是,中国中央政府的港澳系统和香港特区政府对于有关传闻,却采取了鸵鸟政策。有关方面的危机处理手法,既可能导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声誉受损,也让中国中央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伤害。
自3月1日香港传媒披露董建华辞职消息后,虽然传媒和社会各界都想尽快知道有关消息是否真确,但直至3月9日董建华、香港政府和中国中央政府,都未有承认或否认有关传闻。
专责香港和澳门事务的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8日仍坚持:“我们(港澳办)没有接到特区方面给我们任何这方面证实的信息,目前为止,所得到的信息都是来自于传媒,这些信息也都是猜测性的、推断性的。” 香港行政长官办公室(特首办)自3月1日起,对于传媒有关辞职消息的查询,一概以“对揣测性报道不作评论。”作回应。连日来,董建华面对守候的记者,都没有回应自己的去留问题,每次都只是向在场记者挥手打招呼。
对于陈佐洱所指,“所得信息都是来自传媒”的说法,似乎难以令人信服。董建华已分别在3月5及6日,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港澳办主任廖晖亦有在会中列席,听取董建华汇报香港最新情况,难道他们在会面中,不会讨论这项在香港正闹得热烘烘的消息吗?假如董建华真的有辞职,港澳系统 “没有接到特区方面给我们任何这方面证实的信息”的说法可以让外界信服吗?
应该指出,假如董建华真如传闻般宣布辞职,陈佐洱这种掩耳盗铃的态度,虽然保护了他本人,但长远来说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假如有关传闻不实,有关方面固然要澄清;假如有关传闻属实,当局拒不回应的态度也会损害社会的安定系数。对公共管理有基本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一件重大事情的传闻,政府方面一定要作出处理。否则,各界不断猜测,随时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稳定。
另外,假设传闻最后证实属实,而政府官员却是最后一个发表有关消息的渠道,则各界以后还要不要相信他们?有关当局计划在适当时候,即董建华当选政协副主席一职后才公布,本是无可厚非;奈何有关消息曝光,有关官员却无应变措施,一味掩耳盗铃,采取毫无效用的“愚民政策”,以为大家不会知道。最后,相信官员“不要猜测”的市民和投资者发觉“受骗”,这对政府的公信力实在是一大冲击。
更重要的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资讯的公平和自由流通被视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石。可是,这次“特首辞职”的消息流通,却是绝对的不公平。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已有某些商界人士率先得悉有关“内幕”,假如有人利用这些内幕消息投资图利,则广大小投资者的利益究竟放在哪里?可以说,特区和中国中央政府拒不回应传闻,实在是损害了香港这个金融中心的声誉。
中国中央政府港澳办和香港特区对董辞职的处理手法,已经引来商界的不满。汇丰银行亚太区主席艾尔敦9日表示,香港政府应尽快澄清董建华是否辞职,因为最困扰商界投资者的就是有这些不明朗因素,连海外投资者都很关心事件,政府不可以待太久才作澄清。
香港近日的恒生指数走势已证明,当局不回应董辞职的手法,已对投资者信心带来伤害。在《信报》率先3月1日报道有关消息后,当日恒指收市跌134点,收市报14,061点,在3月2日香港各主要报章报道董建华辞职消息后,当日恒指收市跌210点,报13,850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港澳办无法处理危机,也可能反映现届中央领导对现任港澳办主任廖晖和副主任陈佐洱的信任程度。廖晖在2003年被“提拔”为政协副主席,不少港澳办的日常事务似乎都旁落在“副手”陈佐洱身上。不过,据称陈佐洱也不获中国最高领导人赏识,他虽为正部级官员,但中央却一直不愿把他扶正。近月他指香港立法会悼赵紫阳“违反基本法”,据说累他受到了内部批评。
一个国际关注的地区的最高领导可能换人,但有关方面却采取了“不承认,不否认,不回应”的“新三不政策”。胡锦涛一直要求中国官员提高执政能力,这回港澳办和特区政府可说是再一次辜负了中央的期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