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萨摩时偶而会演出座乐、唐歌和琉球踊。有时候甚至依藩主的请求、乐师们特地前往萨摩教萨摩的御小姓们中华曲。
翁士达在乾隆31年(1766)、被命为年头庆贺使、乾隆32年(1767)7月4日那霸出发、8月29日在𥐟御屋敷准备了琉歌、舞、三弦、箫等的上覧。同年的阮廷宝的家谱提到、阮廷宝和钦乘徳、金有华三个人成为乐师、在萨摩的岛津家教御小姓们中华音乐。也就是岛津的太守公对琉球提出、希望找对中华音乐、歌乐很精通的人来萨摩教音乐。而乐师三人分别又带了三人的随从到了萨摩。萨摩的御侧御小姓十人奉太守公之命、8月4日起毎天到琉球馆去学习音乐。
为了1773年的上萨摩、郑展猷成为歌舞之师、蔡任邦成为中华跃组师、梁渊成为唐跃师、蔡任重成为了中华歌师、梁国琬也成了歌乐师。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去萨摩、却也花费了一年多教乐生和御小姓们。因为1773年的上萨摩、而特别任命了很多不同种的教师,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王府有多么的重视中华曲、中华戏曲的教育了。
从这1767年的乐师们特地前往萨摩、教萨摩的御小姓们的这一点,和离这件事仅仅6年后(1773年)又任命那么多教师看来,可以明白萨摩藩主(重豪公)是如何的重视中国文化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