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与真理之路】另一种快乐

伊比鸠鲁学派的智慧
唯真
font print 人气: 49
【字号】    
   标签: tags:

伊比鸠鲁(Epicurus)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其学说最著名的就是快乐主义,主张人生唯一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要厘清的是,他所追求的快乐和今天我们挂在嘴边的快乐不大一样。

哈哈大笑的看了一场电影、和爱人度过浪漫的情人节、意外获得一笔财富、三五好友连夜歌舞、把酒狂欢、吃喝玩乐、赏心悦目、尽情享受,我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有谁不懂什么叫快乐呢?大家都会说,活着就是要快乐。

可是有一群人,不这么说,不这么做。对伊比鸠鲁学派而言,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特别是感官欲望的满足,这种快乐太短暂了!有得到的快乐就有得不到的痛苦,真的得到了又怕失去,得到了也不满足,有了还想要别的。为了从这些带有痛苦的暂时性快乐中解脱出来,伊比鸠鲁领着他的学生追寻另一种快乐:灵魂的平静。

灵魂的平静在现实生活上的表现包括克制情绪、看淡欲望、知足常乐、与人为善,它所带来的快乐比物质享受还持久,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修炼的境界。

伊比鸠鲁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其人格都是受人尊敬的,因为他的哲学就是他的人生,他以身作则实践出另一种快乐。而追随他的门徒中不乏有奴隶和妇女,如此的有教无类在当时是个创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格拉底(Socrates)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常在街头与民众谈论哲学,大名顶顶的柏拉图(Plato)是其学生。苏格拉底的生平令人惊异,传说他从小就能和某种神秘的声音沟通,根据柏拉图的记载,他曾经忘我神迷整整一天一夜。希腊的神谕则说:苏格拉底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



  • 修炼之路漫漫而将尽,修者之心淡淡无波澜;此其时也,割舍凡心;此其时也,荡尽妄念!
  • 修炼,便是要在戏中,锣声未响,就已知道、就已相信这道具的归处,而且深信眼前的一切 只在倏忽之间。倘如此,便是要觉悟了吧。
  • 法兰西斯·法塞勒斯·丘奇 (Francis Pharcellus Church) 1992 年版《是的,维吉尼亚,有圣诞老人》封面的细节。(Penguin Random House提供)
    《是的,维吉尼亚,有一个圣诞老人》一百多年来,这篇文章成为美国新闻界转载次数最多的社论,无数家庭和社区不断地阅读、重温,把这视为年度传统庆祝的一部分。
  • 日记不仅是用来记录日程,更重要的功用是:沉淀心境、反省过失,借此来认识自己的内心。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检视自己的言行、坦白自己的错误,策励自己将来做得更好。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初步的“修心”锻炼。
  • 夏令时结束时,时钟将调回一小时。图为示意图。(Shutterstock)
    将那些想要“利己”的想法先暂放一旁,认清自己现阶段有多少容量(包含身体与心理的容量),依照自己的状态去安排工作,避免失了轻重,办事也能更快、更专心。
  • 耐心与努力会带来回报,这是千真万确的。约伯努力磨练心性,一味地承受痛苦,他接受所有的试炼,努力做义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福份也不同,所以应该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减少因外在世界而产生的忌妒或自卑。好好规划人生,认知自己现在处在哪个阶段,持续进步,这就是一种正向成长的心态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