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彩票关闭官网-大发彩票关闭开户-大发彩票关闭注册

台湾百年美术家群像潘小侠全记录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0日讯】文/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 摄影/自由时报记者陈奕全

肖像摄影,不只捕捉、定格、记录一个人外貌而已。每一个镜头,都是历史的一小步足迹。──陆蓉之

 潘小侠自一九八七年起,以摄影为台湾美术工作者造像,十八年、无数个一小步,集结成一部百年来台湾美术家群像,始于一九○五年、止于2005年的另类美术史!

 内文凡是学摄影的人,大抵都相仰,好的摄影作品自己会说故事,不需要太多文字加注!凡是学画的人,大抵也都相信,好的美术作品一定藏着很多故事,不需要太多文字加注!凡是创造“好的美术作品”的“人”,往往本身就有很精彩的故事值得说说。
 那么,是否可以透过“好的摄影作品”来说说这些“美术人”的动人故事呢?潘小侠相信可以,所以,由一九八七那年起,潘小侠开始以快门为百年来的台湾美术人写故事!

支持本土的声音 投入拍摄台湾美术家
 “我是一个在士林庙口长大的孩人,那里来来去去各行各业什么人都有,整天我就是野在外面到处玩。小时候个头小,庙口那些做生意、讨生活的大人的言行相貌,在我看来十分鲜明,有特色而且认真动人,或许就是这个时候埋下了拍摄人物、记录土地生命的种籽吧。”

 解严前后喜欢到“摊”喝酒,跟一票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谈对台湾的期待,今年刚过五十岁的潘小侠说︰“酒一喝,我就是小飞侠,激动着我寻找彩虹的生命。”至于拍照,就“好像在那快门的瞬间介入了对方的灵魂”。

 到了一九八七年间,潘小侠读到谢里法写的《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萌生了想用相机做另类纪录的想法,随即便展开资料的搜寻,并与多位研究台湾美术发展史的学者讨论,找出每一个年代值得注记的人物。

 十八年来,入镜的人物共有日治时期台湾美术家三十七位、大陆来台美术家二十二位、战后美术家九十九位、素人美术家三位、原住民美术家十七位。其中,年纪最长的是生于一九○一年的林克恭;年纪最轻的则是一九五九年生的陈界仁。

 2005年3月,《台湾美术家一百年--潘小侠摄影造像簿》到了暗房冲洗的最后阶段,十八年来总共记录了一百七十八位美术家,看着手上一张张“影中人”,潘小侠有感而发地说︰“因为我的题目包含了太多人,没办法长时间去经营一个人,也成为这个计划最大的挑战。”

百年来美术人认真不变 特质却不相同

 “刚开始筹拍那几年,约画家拍照很不容易;最近这几年,约画家拍照也是很不容易。不过,原因可大不相同!”潘小侠说:“一九八九到九二年那段时间,是台湾艺术市场最蓬勃的时期,很多艺术家的B.B.Call,怎么Call都等不到回应,原来他们忙着跟收藏家泡茶、卖画去了。”有些画家终于约到了,却看不到画,因为画都卖光光了。

 奇怪的是,这几年艺术市场萧条,艺术家却还是很难约,B.B.Call已经变成手机,手机却常常跳语音信箱。“感觉上现代艺术家都比较忙碌,各有一套时间管理,跟他们约拍照要排时刻表,采访时间也比较匆促。”潘小侠说,这一点与前辈画家的特质最不相同。相较之下,前辈画家生活步调比较悠缓,可以跟他们“搏感情”,对潘小侠来说,“他们大部分都到日本留学过,对人很客气,会请我吃日本料理。”

 这十七年来最大的收获,或可说是幸运地为一些老陈凋谢的前辈画家即时留下身影。潘小侠秀出一张“三少年”生前的合影,拍于一九八七年,郭雪湖、陈进、林玉山,如果他们都还活着,可算是百岁人瑞了,可惜的是,去年林玉山病逝,“三少年”已全部陨落。

遗珠之憾
 除了为画家造像之外,潘小侠也与画家相约到画室,深入他们的创作空间,为了透过镜头表现出画家工作的环境,多数在工作室里的照片多采高角度视野,呈现“把创作者埋入工作室的感觉。”大部分艺术家对潘小侠的拍照没有太多意见,倒是去年才开始拍摄的李再钤,居然嫌他拍得不自然,退他的件。

 李再钤希望潘小侠能以偷拍的方式记录最真实的表情,还拿毕卡索当例子,要潘小侠也看一看毕卡索对影像的处理。为了捕捉自然的画面,潘小侠跑了很多趟李再钤位于金山的工作室,可是每次都是泡茶聊天,有时还被拉着跟朱为白一起去吃饭。算一算,除吴玛 、李铭盛这些本来就相熟的艺术家好朋友之外,李再钤算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完成拍摄的人物。

 十八年拍了一百七十八个人,算不算完整呈现台湾美术家的一百年呢?潘小侠说,书法家董阳孜因为不喜欢给人拍照,婉拒了他的采访,让他深感遗憾;另外,去年遽逝的陈幸婉“没做到也很可惜!。” (图片提供/潘小侠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行政院文建会今天获得消息指出,“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剧场技师协会”(OISTAT)世界会员大会,决定OISTAT秘书处即将移设台湾,代表台湾参选执行委员的舞台设计师张维文也高票当选 OISTAT总会副会长。
  • 谈起历史上的贤后,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却鲜有人提及。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让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们翻看历史就不难发现,卞后的贤德和远见足以比肩历代[ascii]着[/ascii]名的贤后。
  • “一时全大节,千古仰清尘。(宋代李廌)”千百年来,苏武节已成为中华传统价值展现的一座丰碑。那么,对于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时的人类社会,又有那些启示呢?
  •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他与另一诗人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唐朝近体律诗的代表人物。
  • 张巡带兵军纪严明,陈琳檄文文笔俊美。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