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三﹚

邱显德 撰文、摄影

标签:

前往闭关修行圣地
下午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隐蔽深山的闭关修行道场,车行一阵后,我们通过一个隘口,开始穿越重重的山岭。车子继续往前开,山势渐形绵密,可以感觉到空气愈来愈稀薄,远方逐渐逼近的,又是一群高耸入云的山峰。我们不时停下来,欣赏那喜马拉雅山的雄伟之美,偶尔会见到如羽毛般的薄云从山巅飘过,窗外不断出现的美景,好似在台湾时,电视上所介绍的旅行影片,随着车子轰然穿越于云雾之间,前方横贯悬崖峭壁的小径,依稀可循。

整个路线蜿蜒延伸于岩壁之中,一时攀升出峡谷,一时又下降到急流边缘,这趟路程,很难说究竟要历经多少惊心动魄的过程,经无数的七转八绕,目的地终于在望,一路紧绷的心情,得以暂时解脱。

峡谷隐蔽于众大山之间,谷中猜不出这些山有多高?但当你从河谷往上仰望群山时,才觉得这些山好大好大,急湍河流穿越两壁岩墙之间,荒山野岭高耸入天,此地景色与世隔绝,寂静笼罩一切,直逼人心。凝望积雪千百年的山峰时,脑中空白,只有河流滚滚的水声,一切忧愁全被抛开,一洗胸中之闷,忘怀了尘世。

从峡谷往山上走,弯曲的路盘旋而上,仿佛要爬上天去,抬头上望,简直像条灰色的长龙。我心里好奇,这条路到底会带我们到那里去呢?因为横在我们上方,有数不尽的高峰和雪岭,它们就像要塞满了整个天空似的,沿途的峭壁中,有许多的洞穴,里面住有闭关修行的人,这神秘之地,也是我们不远千里,来此一探的原因。

山路越往上走,越崎岖陡峭,路面也越来越窄,而且还好像越走越长,根本不是在山下预估的那点距离,越走,就感觉越不像是条人间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往神秘的“天路”。半途中经过一个佛塔,从这里可远远望上那些绝壁中的修行洞。

一路上都在满是乱石的陡坡中穿行,有时路就是从裸露的山坡上所冲下来的水道,真是步步难行,最后终于到达修行道场的入口。从此回首山下,看看我们刚上来的道路,竟不敢相信自己会站在一个如此险峻、高远的地方,远处峡谷里的江水,像一条飘忽不定的黄色带子,系在重重大山的皱褶深处。

无法想像,在这偏僻高险,行程艰苦备至,而车子又难以到达的荒山中,竟然有个如此神秘的闭关场所。在这里,我好像进入一个不知所措的梦境轮回,四周围绕着无边的空寂与无常的梦境。这里的闭关苦修者,用一生的修行来追寻一刹那的解脱之光,藏传佛教的密宗修道场是与外界隔绝的,只要进了门,再跨出来,就是三年三个月零三天以后的事了。

修道场一般建于远离人迹的山巅,有的就故意修在天葬台的旁边,满天秃鹰飞舞的时候,修道者们,正好可以参悟生死解脱的大道。

洛桑说,这里是属于噶举派弟子的修行场所。噶举派不同于其他派别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在逆境中忍受和顺从,从各种不如意的事情中得到磨练,人生越困厄痛苦,越磨难挫折,就越有利于学法修练。

噶举派的祖师,米拉日巴一生就颇多艰辛磨难,他是苦行僧的一代宗师和典范,他的光辉,永远闪耀在佛教史上,米拉日巴在圣者玛尔巴给予的苦役中,消除了前半生的恶业,得到了佛缘,然后在喜马拉雅山的洞穴中静修,用宁静来管束自己,以苦为生活必须,以苦为精神支撑,做到无为、无想、无我的境界,一件草衣,一口缺锅,一把野菜,一副骨头,他唱着悲切的道歌,劝化人们抛弃荣誉和衣食。他,终于走上了菩提大道,米拉日巴的一生是苦行的一生,他的灵魂因他的苦行而得到拯救和永生。——茫茫西藏路——@(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茫茫西藏路——神秘西藏﹙四﹚
喜马拉雅﹙六﹚
西藏秘境(四)
天葬寻记﹙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