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到台湾 台湾没有阿里山?

人气 30
标签:

【大纪元2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专题报导﹚“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是台湾八景之一,其实阿里山区近二十座山中,没有一座叫阿里山,民众最常游览的是“饭包服山”;而阿里山名称的由来,经过生态学者陈玉峰考证的结果,恐怕乌龙了四十余年。

连蒋介石游阿里山的行踪也是谜,姊妹潭凄美的爱情故事,则是一九五○年代编的。

总统文化奖凤蝶奖(环境保育类 )得主、静宜大学副校长陈玉峰,研究阿里山超过二十三年。

他接受农委会林务局委托,搜集相关文献与访谈超过两百人,以编年史的方式撰写“阿里山地区自然、人文与产业变迁史”。

满山樱花树来自日本

陈玉峰发现,从一八九九年2月发现桧木林开始,百年来阿里山历史,就是桧木砍伐史,不断地“去阿里山化”,以外来主观文化偏见,抹杀阿里山的本质、特征与最大的优点;如今到阿里山,赏的却是日本樱。

其实不只是樱花,还有柳杉,甚至国民政府来台后,也移植了中国的梅花,属于阿里山的原始自然,早已消失在荒烟蔓草中。陈玉峰估计,阿里山的原生植物,恐怕已灭绝近百种。

就连阿里山地名由来,他认为也是“外来沙文信口开河”,“另一个吴凤故事的翻版”。

坊间流传,两百多年前,名为“阿巴里”的酋长勇敢善猎,到今日阿里山打猎,满载而归,族人敬仰其为英雄,遂称其猎区为“阿里山”,于是口耳相传四十余年,而今成为官方版文宣。但陈玉峰发现,这是阿里山林场员工与一九六七年嘉义县志编撰者的“杰作”。

姊妹潭故事也是编的

沼平车站附近姊妹潭,相传一对原住民姊妹因同时爱上一名男子,由于不愿伤害亲情,又对爱情无法忘怀,于是分投姐潭与妹潭而香消玉殒。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还上了不少儿童故事书,但陈玉峰发现,竟是一名摄影师为了招揽自己在姊妹潭旁的拍照生意,掰出来的。

即便是蒋介石的行程,陈玉峰访谈阿里山居民、调阅媒体资料与“台湾省林务局志”,发现出现不同版本。

蒋介石的阿里山行,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自然影响了阿里山部分地区的命名,像是北阿里山改为中正村,阿里山森林火车的儿玉站改成“自忠站”、儿玉山改名为“自忠山”,是蒋介石为了纪念连阿里山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抗日英雄张自忠。

事实上,没有一座山叫阿里山,但阿里山究竟在哪?那原本三十万棵桧木生长所在。

回到百年前,或许我们可以在此看到密密麻麻、生长数千年的红桧与扁柏,用树根牢牢地抓紧台湾土地,而今只能在外来的柳杉与樱花林中,想像阿里山的存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蒸汽老火车 重出江湖
阿里山31号蒸汽老火车头复出庆生
嘉义市府出版发现一百年前的阿里山新书
生命豆祭传统婚礼  追回落跑新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