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与真理之路】“哲学”之用

石朝颖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哲学能做什么呢?这是一般人常问的问题。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读“哲学”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例如:“读哲学又不能当饭吃!”

现在,我们来谈谈读哲学的“价值”在哪里?首先我们要知道,哲学并不同于一般“技术性的学科”,例如:会计、化学、法律、医学、工程学等。读哲学的目的并不在培养我们什么实际的技术,而是在帮我们建立一般“学科”的基础。所以,就性质来说,哲学是一门“基础之学”。

换句话说,哲学是一门建立基础的学问,所以哲学会问的问题,都是一些“基础”或“根本”的问题。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是“我们为什么活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那已被习俗、社会、传统所掩饰的面具后面,那个“真正的我”到底是谁?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定义下,什么才是我们“活着的最好生活方式”呢?

所以说,读哲学就是在培养我们“提出问题”的能力,或“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综合的能力”……甚至能帮助我们对真理探索能力的训练。因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没有什么“学科”分别的,更没有知识的高低,或身份不同的差别。只要是人,就不免需要具备这些“基本基础的能力”,帮助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与生活的环境。而且这些“能力”的具备与否,甚至会关系到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及面对生活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所以说,哲学这门探讨“基础”或“根本”的学科,实在不适合将它当作物质的“消耗品”看待,或用所谓“实用”的角度来衡量它的功能或价值。

总之,“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只读“哲学”就可以,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我们生活的定位,建立自己面对人生的一套“基础学问”。例如,“形上学”能帮助我们探讨现象发生的背后根本的原因,了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事实,找到“人”与“大自然”之间最和谐的关系。

“伦理学”所关注的论题,也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人和人如何相处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是一种“存在”的事实,彼此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关系出发,再问我们立身于社会之中,应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的分际。如此,每个人才会有比较“完整的人格”,而不会为了适应环境去扭曲自己,或伤害别人。

然而,所有“关系”的建立,都要从“认识自己”开始,先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和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建立良好关系。换句话说,才有可能以同等的心胸去关怀别人。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或近代西方的哲学之父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都是在强调我们身而为人的主体性。所以说,读哲学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回答,读哲学能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理想,能引导我们认清现实,能给我们对更高境界的一种仰望之情。

因为哲学所揭示的理想,并非在对“现实”提出批评,不是盲目的反对“现实”,而是在超越“现实”,让我们养成一种“观看现实”的能力,它教我们看清真相、追根究底、穷本溯源,而不是把“哲学”沦为现实社会的操作工具。所以,“哲学”没有现实世界的“现实”目的,但是它有能力去处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修炼之路漫漫而将尽,修者之心淡淡无波澜;此其时也,割舍凡心;此其时也,荡尽妄念!
  • 修炼,便是要在戏中,锣声未响,就已知道、就已相信这道具的归处,而且深信眼前的一切 只在倏忽之间。倘如此,便是要觉悟了吧。
  • 法兰西斯·法塞勒斯·丘奇 (Francis Pharcellus Church) 1992 年版《是的,维吉尼亚,有圣诞老人》封面的细节。(Penguin Random House提供)
    《是的,维吉尼亚,有一个圣诞老人》一百多年来,这篇文章成为美国新闻界转载次数最多的社论,无数家庭和社区不断地阅读、重温,把这视为年度传统庆祝的一部分。
  • 日记不仅是用来记录日程,更重要的功用是:沉淀心境、反省过失,借此来认识自己的内心。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检视自己的言行、坦白自己的错误,策励自己将来做得更好。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初步的“修心”锻炼。
  • 夏令时结束时,时钟将调回一小时。图为示意图。(Shutterstock)
    将那些想要“利己”的想法先暂放一旁,认清自己现阶段有多少容量(包含身体与心理的容量),依照自己的状态去安排工作,避免失了轻重,办事也能更快、更专心。
  • 耐心与努力会带来回报,这是千真万确的。约伯努力磨练心性,一味地承受痛苦,他接受所有的试炼,努力做义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福份也不同,所以应该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减少因外在世界而产生的忌妒或自卑。好好规划人生,认知自己现在处在哪个阶段,持续进步,这就是一种正向成长的心态吧!
  • 我们执著追求的“目标”,会不会如同年轻人追逐水中的金币一样?看似美好,其实是虚幻的!或许不是虚幻的,却是不实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