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

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 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礡,小幅 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唐寅在诗词中有其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 后头。”

唐寅书法出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很有功力。除诗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并具有高度的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及熟练的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技巧,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播。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壁应难赵氏收”,赵紫阳先生的命运神在一千年以前就安排了,这种安排在于他的使命就是结束中共,这是摆脱不了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有不同的演化过程,如果“6·4”时,赵紫阳先生所领导的改革派成功了,那么他一定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解体中共,因为在当时他已经提到了军队国家化,允许有反对党的监督,政治改革等对中共是致命瓦解的设想,而凭他的才干和勇气,他是可以达到这一目地的。但是历史没有走这一步,那么就必须走另一种路径,但结果一定会是万变不离其宗,所谓殊途同归,因为神的安排就是要在一个时候销毁中共邪灵,那么就要有历史人物完成其使命,其实,从紫阳的名字也隐寓了他的使命与被安排,中国五千年的本土文化是道家文化,紫是道家所推崇的颜色,紫阳高照,极有来历与说道。
  • 五七年第一次听到刘宾雁先生的名字,我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只是依稀地感到他是一个妖魔鬼怪般的大右派。七十年代初期,再次接触到这个名字是通过一本内部读物,《苦果》。这是一本英国人编辑的,选编记述五七年前共产党国家知识分子情况的文集,副标题是“铁幕后知识分子的起义”,其中选了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和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那时刘宾雁和王蒙对我们这些刚刚懂事的少年人来说,是遥远的历史人物,而共产党社会也是如铁打江山。我根本不会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共产党集团能够崩溃,也没有想到日后能够认识刘宾雁先生,和他共同反对残存的几个共产党专制政权。但是就在那本集子中,刘宾雁先生和王蒙的文章,和东欧其他国家的持不同政见作家的文章相比,我觉得是苍白的。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