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卫:郑人置履与实事求是

赵自卫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2月14日讯】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郑人置履”的出典比“实事求是”要早几百年:前者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杜撰的寓言故事;后者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但这两个成语所包含的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不约而同地暴露了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国人思维习惯中如下一个致命的缺陷:重经验、轻演绎,重事实、轻原则,重具体、轻抽象。正如许多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思维倾向极大地束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我认为这种思维倾向还应为国民劣根性的形成负责。

“郑人置履”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在那里,韩非子虚构了一个买鞋子的郑国人,给自己的脚量好尺码放在座位上,去鞋店时却忘了带,鞋子已经到手,才想起尺码忘在家,赶忙回去拿,等他回来时鞋店已经关门了,鞋子自然没买到。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呢?郑国人很坚定地回答:我宁愿相信我的尺码,也不相信我的脚(宁信度,无自信也)。这位被极度漫画化的郑国人是韩非子用来嘲笑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他试图用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的愚蠢来证明孔子那一套已不适用于战国时代的客观实际。单就这一历史公案本身来看,韩非子无疑是输家,至少他的结论下得太早了,早了两千年。因为,统治中国后来两千年的指导思想主要还是儒家,而不是他的法家。然而,这个故事最大的遗祸还不在此,而在于它对规则、理性、信仰等所有“形而上”事物的丑化,并由此发端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和国民劣根性的形成,“实事求是”即是其谬种流传,并且贻害至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哲学史上的许多哲学家,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到哈贝马斯,都是韩非子笔下的郑人。他们的理论尽管千差万别,但普遍对国人最为看重的“客观事实”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现象的东西是复杂多变、稍纵即逝的,不是世界的本原。而世界的本原应该是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理念”、“绝对精神”或“情境理性”。就连马克思也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客观事实”也是作为主体的人“实践”的产物,是包含有大量主观性的东西。这种“宁信度,无自信”的精神,曾经被我们顺理成章地斥之为“唯心主义”谬论,然而却极大地开拓了西方人的精神视野,使他们跳出了“事实”的局限,发展出了系统的“形而上”思想体系,奠定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哲学基础,也为西方近代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民主开辟了道路。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既没产生成为体系的知识系统,也没形成以尊重规则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我们看重的仅仅是现存的秩序)。国人的思想至今还在“实事求是”的桎梏中徘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怕现官,只怕现管”等古训,使我们不敢相信视线之外的事物,为现实利益牺牲原则时一点也不心虚。我认为“实事求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糟粕所在,也是我们的现代化难产的原因之一。

此外,“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还是造成中国人道德素质底下、人格矮化的重要原因。我认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实事求是”,绝对是一种罪恶、一种灾难,必然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实事求是”是不择手段的同义语。有谁能告诉我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从当时德国的“客观实际”出发的,又有谁能证明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脱离了日本帝国当时的“实际”?而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下“实事求是”的结果,便是养成了逆来顺受、不思进取、性情乖张、目光短浅、没有宽容、不知谅解、没有丝毫贵族气的民族劣根性。

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的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也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但我们的国民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当今社会贪污盛行、人们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没有理想、素质低下,与当局毫无原则地倡导“实事求是”、并将之阐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执政党的思想方法是有关系的。

我们已经“实事求是”地摸着石头过了20多年的河,现在是不是该擡头看看我们要到抵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彼岸了吧。

如果郑人的双脚已经严重肿涨变型,那他根据量好的尺码来买鞋还会是笑话吗?

--转载自《民主论坛》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美国千禧一代”CEO:中共利用美媒攻击神韵
肯尼迪中心炸弹威胁与神韵起诉案的关键
人权律师:对批评法轮功者的回应
【特稿】前学生起诉神韵和飞天的幕后真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