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系列──名士篇

【风云人物】直言率真 为民喉舌的东坡

作者:宇生
苏东坡的一生就是个“美”字,其所赋之诗词美、其直言率真的性情更美,他总能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创造生机,这样的生命,真是每一时刻都值得欣赏!(孙国明绘/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6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股赤子之心与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当年,王安石在全国展开变法运动时,苏东坡看出变法将会为国家人民带来一场危机与风暴而提出反对意见,不料却遭变法派的陷害而自请离京外任。在地方上,他眼见人民的苦难,便不顾自身安危写了九千字的《上皇帝书》,指出新政的弊端,并劝皇帝改变心意,废新政,救人民。他也准备好接受免职的命运。洋洋洒洒的书信中,可见苏东坡对家国人民的赤诚之心与对世局的担忧。

不料,苏东坡却被改任杭州通判。苏东坡一次次说真话,一次次被流放。他却始终是“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他对好朋友表示不会后悔,有必要再吐出饭菜中的苍蝇,他仍会再做一次,这是勇于说真话的东坡! 然而“树大招风”,宋神宗元丰二年六月,御史台官员摘取苏东坡《湖州谢上表》中的四句话“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告他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东坡于是被押解回京,途中百姓都出来送行,人人泪如雨下。回京入牢,狱卒知道他的身份,每天弄热水给他洗脚。审讯期间颇长,曹太皇太后病危临死前对皇帝说:“苏东坡因写诗而获罪,是不是仇人中伤他呢?即使写诗有过,他的罪也是微不足道啊……你可不能冤枉无辜,当详细审察。”不久,苏东坡获赦,配往黄州。

在黄州,苏东坡学作工人、农夫、渔夫……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他的生命受过许多苦,却因受苦而更加醇美;因苦难而愈加丰富、喜乐、满足。

政客见他竟还能怡然自得,于是将他流放海南岛。六十六岁那年,朝廷下诏让苏轼北还,从遥远的南方朝京师出发,结果走到江苏常州就病逝了。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他认为一切做人的规则都守住了,不管下场如何,都可以有一种生命的豁达。

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说:“未终旬日,独以诸子侍侧,曰:‘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意思是,苏轼临终前十日,他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堕入地狱。”。

他虽是名文人,却勇于为民争取“广开言路”,为言论自由和健全舆论而战;他无畏地对抗政府的贪污和无能,要求基层改革吏政;他维护人民基本权力,为穷人争取债务免还的德政…..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前头,倘若是在重视人性尊严的21世纪,苏东坡必是个撼卫人权的斗士。

苏东坡的一生就是个“美”字,其所赋之诗词美、其直言率真的性情更美,他总能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创造生机,这样的生命,真是每一时刻都值得欣赏!@

参考资料:
《宋史》
《曲洧旧闻》
《谈苑》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冷庐医话》
《东坡全集》

(点阅【经典历史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