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2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世桑编译报导)圣诞节送礼可以是美国人19世纪的创作之一。19世纪下半期美国内战后的自由和繁荣,给美国历史写下了最愉快的一笔,当时人们 最想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各种方式甚至商业行为来表露内心喜悦,于是这个当时本来是个宗教庆祝活动还不是法定的节日–圣诞节,就应大家的心情就在美国商人的各种推销引导中一直起着领先作用。
于是这样的传说也一直沿续下来,那个来自北极的圣诞老人,在圣诞除夕之夜赶一驾麋鹿马车,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钻进烟囱在袜子里放礼物,给大家带来惊奇和喜悦,然后再赶回北极居住地。那时候的圣诞礼物多是不论贫富一视同仁。
后来20世纪初,机器发展带来的大工业化年代里,城乡社会因科技带来的促进,物质在大家不断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充实起来,交通方便,服务发达,媒体引导,生活方便等,人们由生活富足而想到了通过市场商品作为礼节给予,同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加强联系。
于是乎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大家一到圣诞节日期间,那种人性展现感恩喜悦,商品琳琅满目和即性娱乐繁多的活动满目皆是,有时还过分地带上来“物质化”的色彩,就连礼物也都带上了贫富差别,正义与否,以及好坏区分等。
现在的圣诞节日虽然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但是美国文化在其中也得到“放大”,这个季节的商品也灌注了各种各样的理由,科技应用,生意经典,世界大同,甚至自我追求等。时代发展使得圣诞节本来的宗教色彩已经越来越淡去,搞活商业的味道日益浓厚,而且还得到大众的欢迎。
有的专家指出,赠送圣诞礼物带来的紧张压力,有时会伤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潜在地影响到他们的神经健康,因此要关心那些经济状况不佳,为生活着落而奔波,或者对此活动有抵触情绪者。特别是那些从前对所有家人或者亲友公开声明他们“从此再也不想参与圣诞礼物赠送活动”者。
这个本来是为了庆祝宗教人物耶稣诞生,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以及传统节日送礼的时候,但是因此而引起人们超出其所能够控制的经济能力,从而带来紧张情绪,以至于经历无穷烦恼,如无名发火,睡觉失眠,头疼脑热,无助感觉,忧郁失望,没有自信,甚至恶梦多多,饮食不良,健忘粗暴等。
实际上,圣诞是一个表现给予或者参与心态的季节,有人建议尽量避开那些礼物赠送或者交换的活动,花一点时间或者精力参与到社区服务,例如,各种各样的避难所,老人公寓和老年疗养院,孤儿院等,那也是非常可取和倍受欢迎的,更何况这样得到的身心愉快还是人们不可言喻的。
另外,收授礼物之时,特别是收到一些“不想要”的礼物,如重复多余,派不上用场,不合适使用,不可能退还退换等,不妨考虑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者采取捷径上网拍卖,这些利人利己的好办法,都可以解除人们对这类礼物的“负担”。例如
Trading Graces 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参考的地方,大家可以试试运气。联系 (410) 230-3548,咨询﹕www.lutheranservices.org。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