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系列】——隐士篇

【风云人物】“但使愿无违”的陶渊明

作者:宇生
身处乱世,举世皆浊,陶渊明能不同流合污,不卖灵魂,尊重己志,选择挂冠求去以无愧我心。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图为颐和园长廊彩绘:渊明爱菊。(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6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对国家社会胸怀大志,曾自许“猛志逸四海”(出自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但他身处乱世却有志不得伸,只做过几个小官,在作官时期,他常勉励自己守“真”守“道”,期望自己的言行合乎一个圣人的标准。就在他担任彭泽令的期间,因不愿戴冠束带迎接官品不佳的督邮,“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晋书》)的陶渊明,选择挂冠解印而归回田园。

当时他写了《归去来辞》一文以见其志,序文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在“饥冻”和“违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择。这意味着妻儿将和他一起挨饿,意味着没钱买他最爱的酒……他甚至在饥饿的驱使下向人乞食!一代文豪苏东坡读到他的《乞食》诗也不禁为他感到悲痛!

但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像的磨难中,他却始终无怨无悔、安贫守道,他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自我期许,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担忧。可见渊明对自己是了解透彻的;与其在浑浊的溪流中随之浮沉,心中无法宁静,不如跳出这浑水,给自己的灵魂自由。对他而言,“违己”甚于“饥冻”。于是,为了做一个尊贵的“人”,他舍弃世俗的虚名,选择隐居务农,回到山林的怀抱,回归生命中真实的自己。

可见,现实生活的苦难并不会挫折一个有智慧与决心的人。陶渊明的勇气令人佩服,若非真正了解自己,若非热切地想寻求生命的价值与自由,一般人很难在利益当前做出抉择。身处乱世,举世皆浊,陶渊明能不同流合污,不卖灵魂,尊重己志,选择挂冠求去以无愧我心。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附录:

1. 陶渊明《归去来辞》
【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穉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 他以通俗的诗歌引领了一个时代,又以诗歌缔结一朝传奇。他成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标,也成为佛门史载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 暗喻清贫贪馋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头逮着竹笋就砍,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进了肚里。这生动的形象,刻画了文同豁达、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这对表兄弟亲密的关系。
  • 当年苏辙为了感念巢谷,写下《巢谷传》,说他死于岭南。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过唯一能证明的就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