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拥抱熊猫”“弑龙”与“熊猫避险”

──美国对华政策的三种意见

沧海月

人气 27
标签:

【大纪元11月22日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四次会议10月26日在俄罗斯召开,除了6个成员国之外,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以观察员身份亮相。此举使美国安全专家惊呼,寻求摆脱美国影响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组建一个东方式的北约组织。

美国与中、俄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美国智库及中国研究圈在中美关系的政策取向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分歧。

对华政策的三种意见

近一年来,“拥抱熊猫派”(Panda Huggers)与“弑龙派”(Drangan Slayer)这两大派别名称,分别取代了原来惯用的“红营”(亲中共派)与“蓝营”(扼制中国派)。前者一厢情愿地坚定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成为稳定东亚与世界的力量;而后者则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双方的争执日趋激烈。
上述名词来源于彼德‧海斯‧格里斯写的一本畅销书《中国新民族主义》,该书导言标题就是“‘弑龙者’和‘拥抱熊猫者’”──由于中国政府喜欢将熊猫当作国宝赠送,因此“熊猫”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这本书问世之后,在美国学界有较大影响力,英文新字字典中对于panda-hugger做如下解释:这个新词由tree-hugger演变而来,tree-hugger是指那些关注森林环保,甚至以抱树的方式来表示捍卫森林的决心的环保人士。而panda-hugger一词有两层指代含义,一层是用来指那些认为中国不会对世界、尤其是对美国构成军事威胁的分析家或学者;另一层则是指那些只关心金钱却完全无视中国人权、自由和民主的大企业主与资本家。

与panda-hugger对应的则是dragon-slayers,这个新词用来指代那些看穿中国政府微笑背后隐藏着何种秘密的五角大楼保守派斗士们。

但这些意见都未成为白宫的政策参考。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及其在亚洲地缘政治中不断扩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已成为华盛顿争论不休的一个议题。由于“拥抱熊猫派”对中国的态度属于一厢情愿地看好,“弑龙派”的主张与美国商界利益有直接冲突,布什、赖斯及白宫采用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即被称为“熊猫避险者” (panda hedgers)的第三种方式,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拥抱熊猫派”与中国政府的政治互动

“拥抱熊猫派”对中国发生的一切严重危害人权的事件视而不见,只愿意讨论那些能够支持他们论点的事情。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但美国应该欢迎,不必遏制中国。因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邓小平倡导的经济改革,已让中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这场改革最终将会让北京对法规、人权和更高的政治透明度承担起义务,中国迟早会进入一个更加自由和更加开放的政治体制。

这些人大多与中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关系,或者是因为他们与中国有商业往来,或者是需要经常去中国做学术访问与调查。但为了使他们的“利益需要”看起来不那么赤裸裸,他们需要粉饰中国日益严厉的专制政治,将中国说成“正行进在接近西方民主的改良之路上”。“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国的政治改革”,“网路普及将给中国带来新闻自由”等等,是“拥抱熊猫派”不断制造出来的神话。雅虎公司向中国政府提供用户师涛的资料,使得师涛被捕这一恶劣行径遭到国际人权组织严厉批评,就在批评之声浪还未止息之时,他们又找到了一个颂扬中国政府民主化的机会,那就是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对这本白皮书,除了《人民日报》大力称赞之外,中国知识界集体沉默。但美国的“熊猫拥抱派”却如获至宝,一些学者与观察家宛如白痴一样跟着中国政府的节拍欢快起舞。

“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成了“拥抱熊猫派”的良心抚慰书

这份充满政治套话与谎言的白皮书到底说了些什么呢?通篇读下来,只能读到一条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不能复兴,祖国就会分裂(即不能统一台湾),中国人民就不配享有任何民主。

但中国政府发布这份白皮书真正目的,还不在于向中国人民重复这些没人相信的政治套话,而是“要澄清国内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质疑和误解”。而这所谓“误解”其实已经是一个形成共识的看法,即“中国经济改革成功、发展迅速,但政治改革、发展滞后”。

按照白皮书的主要起草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的说法,“白皮书用事实说明”,上述看法“是一个误解。中国的民主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持有偏见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以西方的民主标准来衡量中国,对中国蓬勃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视而不见。”

这段话说明,这份白皮书与其说是要给国内人民看,还不如说其是展示给国际社会的亲共人士看。中国政府的意思很明显:于批评者而言,白皮书证明你们对中国的进步视而不见。对于最近这些年来放弃对中国人权、专制政治批评的外国政府及观察人士来说,这份白皮书为他们抚慰自己的良心提供了依据,让他们在对付本国一些仍然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人士与团体时多了一件辩护武器:你看,中国正在进步,我们拥抱熊猫没错吧?──至于白皮书说的是否真实,他们其实根本不想弄清。

“弑龙派”的声音

在美国,“弑龙派”是对新保守主义的代称。参与“弑龙派”合唱的人数远少于“拥抱熊猫派”,但态度却日益坚决。其代表人物、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麦克斯‧布特(Max Boot)在最新一期《标准周刊》(Weekly Standard)发表了一篇长文,题为《一个新的中国人的世纪》(A New Chinese Century),该文详细分析了布什政府五年来的对华政策,以及中国的崛起将带来的诸多问题,其结论是“一个新的中国人的世纪将给世界造成更多不安和混乱”,并呼吁美国政府制定全面封堵和钳制这条“苏醒的巨龙”的政策。

与“熊猫拥抱者”相反,布特列举了中共领导人近几年的“所作所为”:北京通过了意图对台湾动武的《反分裂法》;与俄罗斯一道向中亚国家施压,试图把正在执行反恐任务的美军踢出设在那里的军事基地;中国还同俄罗斯首次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而这种军演的目的明显是针对美国,并同意向俄罗斯购买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与此同时,中国仍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并使用各式武器尤其是导弹和潜艇瞄准台湾,试图阻止美国对台湾的保护。

此外,中国还对美国发动了旨在窃取工业机密的间谍活动,猖獗的盗版活动导致美国每年损失约26亿美元。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公开对美国发出核威胁,称中国数百枚核弹已瞄准了美国的各大城市。中国还在与苏丹、委内瑞拉和伊朗这样令人憎恶的国家继续发展关系,想从那里获得石油。在核不扩散方面中国阳奉阴违,不与联合国安理会合作,反对制裁伊朗和朝鲜。中国还在东亚地区排挤美国,去年在马尼拉召开的东亚会议会,美国被拒之门外。

布特指出,布什政府和美国国会在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游说下,在迫使中国放弃紧盯美元的汇率和限制中国出口方面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使得美中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标志:中国今年7月已略微升值了人民币,还同意购买总额达50亿美元的波音客机,而没有选择欧洲的空中巴士。不过,毫无疑问,目前的美中关系要比2001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糟糕,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挑战美国“霸权主义”的愿望日益增强。

但“熊猫拥抱派”与“弑龙派”有一个共同点,即对中国的了解都不到位。比如布特谈到中国经济时,就根本看不到中国经济几大不可克服的软肋。比如他认为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将在未来10年超过美国,成为美国的一个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也是美国遇到的唯一的大国威胁。

“熊猫避险派”面临的现实困境

“熊猫避险派”有一点与“拥抱熊猫派”相同,那就是它们也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化的推进,中国最后必将接受一个更加自由和更加开放的政治体制。而理由则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没有政治声音的社会不可能维持下去”。对于中国政府“走出去”──即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到全球去寻找商业机会的战略,“熊猫避险派”采取的回应政策是:鼓励中国人这样做,允许北京去建立最可能的经济基地,来作为推进中国国内经济变化的手段。有人指出,这个“避险策略”(hedging strategy)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中国和中国公司“走出去”最终遍布全球,并把中国带入与美国发生政治冲突时,最后将会发生什么?

而另一个问题则是,当中国与伊朗及委内瑞拉建立贸易关系,并限制华盛顿在这些地区的政治努力时,那么,这些“熊猫避险者”与“弑龙者”必然发生矛盾。还有,哪里划有中国不可越过的界线?由于华盛顿还没有做出决定,而北京则在不断地越过“弑龙者”眼中的界线。

中国近两三年在国际社会的所作所为,使得“弑龙派”危机感日益强烈,他们认为中国最新的国际商业关系和其军事能力的增长,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近日就曾警告说,中国寻求与伊朗、苏丹、缅甸、津巴布韦和其它被华盛顿孤立的国家发展贸易关系,最终将会让美中关系付出代价。

中国与众多“暴政前哨国”的友好关系

目前,北京努力与那些被华盛顿称为“暴政前哨国”的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导致中美之间的冲突加剧,因为美国希望这些政权在国际社会受到孤立,而中国却为它们提供资金和政治庇护。例如,在对伊朗施加多边压力、要求其放弃雄心勃勃的核武器计划方面,中国现已成为主要障碍。去年11月,中国就价值70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同伊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依照该协议,中国将在未来30年内从伊朗购买2.5亿吨液化天然气。结果,美国试图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石油及天然气实施禁运,而中国可能会阻碍美国在此方面的任何努力。

对于苏丹达尔夫尔地区发生的严重的侵犯人权事件──由苏丹政府支持的种族灭绝行动,美国正在努力阻止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但中国政府却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达尔夫南部拥有最大的石油开采权,采取种种方式支持苏丹政府,使得美国这一努力变得困难重重。由于中国海军目前无法对抗美国在亚洲的海上霸权,中国政府为了防止一旦出现安全危机(比如台海危机),美国可能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并切断中东和北非对中国的海上石油输送,正考虑建设一条穿越缅甸的输油管道,而缅甸则是被美国称为“暴政前哨国”的国家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践踏人权国家的俱乐部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正在纠集美国的敌人这种努力。《基督科学箴言报》10月26日发表长篇文章,介绍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洲地区日益扩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以及美国安全专家对这个即将形成的北约式组织的担心,并提醒美国政府应该阻止这样的一个安全组织的成立,因为它将威胁到美国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的安全利益。

文章说,这个仅从2001年开始的当初在推动合作上仅有有限目标的组织,现在正向一个地区性的安全组织迅速转变。随着欧盟东扩和颜色革命的爆发,俄罗斯的战略环境正在恶化。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俄方与中国合作的热情不断高涨。与此同时,中国出于国际战略的考虑,也需要进一步推动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

观察人士很精辟地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各自的算盘:除了与俄国共同抵御颜色革命的需要之外,中国还想利用这一平台,将中亚和俄罗斯变成获取能源以及推销廉价商品的基地,作为观察员参加这次会议的伊朗则希望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来摆脱目前的孤立困境。而独联体的人权团体则忧心忡忡地批评说,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变成践踏人权的暴政国家所组成的俱乐部。

剩下的问题就是美国怎么办?(Taiwan News)(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社会暴力蔓延的本质
沧海月:外资抢滩中国后的悲欢曲
中国两大国有银行海外圈钱梦难成真
中国房市泡沫还能撑多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