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曲欣赏 双声恨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0月6日讯】《双声恨》也叫《双星恨》或《声声恨》,乐曲以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谕示并表达了人间的别离之苦。乐曲的作者不知何人,但在它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就已经普遍流行了。作为中国的民间乐曲,作曲者往往出自于擅长秦乐的老艺人。由于他们身处的地位不受重视,作品也一般不署名,所以,难以考据。

连接收听

《双声恨》这首乐曲以一个“恨”字,贯穿全曲,哀怨凄然。乐曲以多段的曲体,充分展示了调式的交织与多变,尤其是采用广东音乐中极富特色的“乙反线”也称“苦喉”来表现“一声 一把泪”的凄泣之情,动人心扉。

在《双声恨》的三段中,第一段的旋律音调如泣如诉。缓慢的演奏,滑指的运用,以及不断覆递变化的特性音调,深沉扉恻,使人如闻五更风雨中断肠人儿的愁诉。

第二段是个具有色彩对比的段落。在调式性的对质交替中,音乐渐趋明朗,离愁的万端心曲已化作深深的恨意。千里共婵娟,去人几时还?收不住珠泪双流,关不住悲愤满腔。有较深重、较感慨的表达。

乐曲的结尾部分再回到了乙反线的调式。在流水板的促动下,通过旋律的简化压缩及叠句的运用,在反复演奏中一次比一次加快,一次比一次急促,终至将音乐推向高潮。正是:预知长夜终有尽,生死相距安从头?

广东小曲由硬弓走向软弓,曲风趋于柔美,有时甚至“极尽柔媚之能事”,一般演奏《双声恨》皆从之柔之美入手,而下面为听众朋友选播的录音则较强调含蓄,使乐曲更具古典韵味,在演奏上高胡仍是欣赏的焦点,调式色彩对比既分懮连的处理则是关键。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记录时代” 大陆影片入围伦敦东亚电影节
与英国电影擦出火花 2018大马国际电影节开跑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11月2、4日美西音乐会 让世界听见台北的声音
姜栋元新片中搞笑乱舞 连朴宝剑也跟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