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Rappf版本 - App Store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

思明石
font print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幼年纪晓岚

清朝才子纪晓岚,文采学识家喻户晓。幼年时曾与群童戏球于街头,遇到府官经过,球恰巧落入轿中。

府官盛怒,群童皆遁逃,只有晓岚阻挡官轿索球。

府官对于他的大胆行为感到很讶异,好奇地问他的姓名及年岁,并且问他:“我有一对,你要是能对出,球即还你!”晓岚点点头表示答应。

府官说:“童子六七人,惟汝狡!”晓岚立刻回答:“太守二千石,独公……”

府官问:“何以不言下字?”晓岚回答说:“你若是将球还我,就是‘独公廉!’;不还,便是‘独公贪!’”

府官高兴地笑着把球还给了他。

巧戏俄人

有位来中国研究汉语的俄国人,他自以为对汉语已研究得非常透彻,就是中国的学者也比不上他。一天他走上金銮殿,递上一副对子的上联,内容是:

“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谁也可看出这个上联带有蔑视中国的味道。更气的是他在金銮殿之上口出狂言,声称这副对的下联,中国的国民只要在七天之内能够对出就算不错了。

听着他这一派狂言,站在两旁的文武大臣们无一不怒火满胸,但苦的是谁也对不出来;就是乾隆和刘墉等人,也只能恨自己心高才短,对答不上。

就在这位俄国人正得意洋洋地要退出金銮殿的时候,纪晓岚突然走上前去拦住他道:“且慢!我现在就已对出了下联。”

这位俄国人用怀疑的目光扫视了纪晓岚一眼,用轻蔑的口气说道:“那你就说说看吧!”

纪晓岚也用同样的目光瞟了那位俄国人一眼,便冷冷地、字句铿锵地诵道:

“尔(尔)人你,袭龙衣,伪为人,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众臣听罢,个个扬眉吐气,齐齐喝采;而这位俄人那时却面红耳赤,羞愧难言,慌慌张张逃出宫外。

纪晓岚之妙答──是狼是狗?

话说纪晓岚当礼部侍郎的时候,一天尚书和御史连袂来访。

聊着聊着,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

尚书心中突生一计要取笑纪晓岚,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纪晓岚知道尚书在捉弄他,当下也不动声色的说:“要分辨狗或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哈哈,我还不知道那是狼是狗呢,原来上竖是狗,哈哈……”(尚书是狗)

此时纪晓岚不慌不忙的接着又说道:“另一种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么。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下子连御史也噤声无言了。

纪晓岚之机智─双锤擂鼓

有位自命不凡的青年文人拿着自己的大作去请纪先生批阅。

纪公提笔在篇后批着:“此文有双锤擂鼓之声”。那位青年作家洋洋得意,以这批语逢人便告。

有人询问纪公:“为何要将一篇不通的文章加上这么好的评语呢?”

纪公大笑道:“你们根本不懂得这评语的意思。

一个锤击鼓,所发出的声音是:通!通!通!双锤击鼓时,鼓声是不通!不通!不通!……”

(香港大纪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才子纪昀,字晓岚,乾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他才华横溢,极善对句,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
  • 】“昨天还有台湾的朋友说希望我们接着拍《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部,但我说不拍了。”出席前日央视2004电视剧产业发展研讨会的张国立透露。《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播完时,曾有热心观众为第五部出谋划策、继续编排,如今看来真的只是纸上谈兵了,这部创下国内电视剧集数最多纪录的电视剧画上了休止符。
  • 到内地发展多年的台湾艺人张庭,最近刚完成《铁齿铜牙纪晓岚3》的拍摄,拍过许多喜剧人物的她,这次扮演张铁林最宠爱的女子,总算可以做回自己温柔的本性。说起跟“铁三角”的合作过程,张庭开玩笑的说,现在改成“三张王牌”了,也就是:张国立、张铁林、张庭,加上王刚。
  • 也许是因为他经常在电视萤幕上以一个威严十足的皇帝形象出现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他把纪晓岚这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太入人心,也许是因为他的长相有点冷酷......许多媒体对待这位元号有皇帝专业户之称的演员张国立总是“畏惧”三分。但一切都被日前的采访打破了!
  • 记者报道 “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的第八次合作选择了一个医药题材的喜剧,依旧由邹静之编剧,只是古玩改成了医药,京味变成了湘音。经过前前后后不下20遍的打磨,30集的《宋莲生坐堂》昨日拍下第一个镜头,由于这次导演兼主演张国立戏里戏外苦苦追求颇能搞笑的台湾演员张庭,加上此前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的合作,“铁三角”加张庭正在变成“四人帮”。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国语》有句名言:“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深入险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迹因而被收录在史书“忠义传”中。(志清/大纪元)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李纲虽是一位文官,却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守卫北宋都城开封,连金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李纲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