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幸嫚香港特稿)有否想过到超级市场购物时,不必逐一把手推车上的货品放到桌子上让售货员核对条码?这种情况不久将来即可实现,因为目前全球正推动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而香港更比其他地区快一步,正致力发展这项技术。
香港官方及业界所以急于推动RFID,以取代现有的条码识别方法,是希望它可以应用到供应炼及物流管理上。
香港科技园公司、国际商业机器中国香港有限公司、供应炼及物流科技控股有限公司(SCL),以及EPCglobal香港四家公司,三十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首次举行了“透视数码未来:展现EPC─RFID新动力”的会议,期间彼此宣布合力推动RFID技术的应用。
在会上,科技园行政总裁谭宗定说:“科技园将致力促进这个转变,为专门开发先进商业应用方案及RFID晶片设计的公司提供支援。”
EPCglobal香港总监林洁贻说,公司很高兴本地业者采用电子产品编码以培育RFID在港的发展。公司本年度的主要工作,是年底前在香港建立电子产品码资讯中心。
林洁贻表示,公司正策划建立电子产品码在国际供应链点对点层面的商业应用个案,协助业界掌握电子产品码的商业价值。
RFID解决方案供应商、SCL创办人李崇志表示,中国大陆身为世界最大制造国之一,正积极推行RFID技术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香港作为大陆的一部分,也应积极发展RFID技术;而SCL将协助本地企业提升其供应链及物流运作的效率。
据介绍,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取代现有的条码识别方式,使供货系统变得更容易管理,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但受制于相关法令及考虑到民众的适应期,预期在相当时间内,RFID和条码两种技术将会并存使用。
最简单的RFID系统是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其他硬体和软体的支援。其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晶片中的产品资讯(Passive Tag,无源标签),阅读器读取资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资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目前一般市民在超级市场购物时,期间必须从手推车里把货品逐一搬上桌子,以方便售货员核实条码。但未来使用RFID后,市民就可以携带货物直接离开超市,因此电子阅读器将会自动浏览购物车中的物品,自动从你的银行卡中扣除款项,省时又方便。
采用RFID不仅可以把整篮子的货品一次点清,甚至一辆装满货柜的卡车,进入一间仓库,它一进去,阅读器就会告诉我们里面有什么物件,而不必一一打开箱子去数。
据称,美国大型连锁店沃尔玛(Wal-Mart)及Target已开始采用这项技术。
李崇志指出,RFID比条码(Barcode)优胜的地方是,它不仅能显示货品的价钱,也能一并显示出货品的制造日期、产地等明细。因此,当你从货架上取下某件物品时,无线电信号便提醒商店雇员补货,并告知他在库房什么地方能找到。
换句话说,假如你的电脑某个部件坏了,凭着上面的电子标签,厂家马上可以查到是哪里出厂,哪里组装,究竟是在哪道工序上出了问题,轻而易举解决问题。
至于这项技术迟迟没有被广泛应用,原因是面对可能触犯隐私的问题。不过,RFID应用案已在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其实,RFID并非新发明。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就已经利用这项技术识别自家和盟军的飞机,直到近年在民用发展上取得了新发展。RFID可以在一台微型无线电收发器和一个异频雷达收发机或称“标签”之间传送数据;而且这些“标签”可以安装在任何东西上,从商店中的单个货物到货运货柜,甚至还可以安装在牲畜身上。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标签”可以触发一系列行为。目前香港正积极发展物流业,以巩固香港在区内的物流中心地位,因此,大力发展RFID技术,成为香港当局及业者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