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叶兵香港报导) 香港新闻界会晤廉政公署负责人,就多家报社日前遭搜查一事表达不满和忧虑。与此同时,如何处理法治与新闻自由之间的冲突正在香港社会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廉政公署搜查报社引起轩然大波*
香港廉政公署搜查报社追查消息来源的行动在香港新闻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香港各新闻团体纷纷指责廉政公署搜查报馆伤害了新闻自由和新闻专业守则。有团体指出,仅仅为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经济案件就对新闻单位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搜查是不必要的。香港法律界也有人表示,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廉政公署应该对报馆采取搜查行动。
*黄鸿超向媒体解释听取意见*
正在外地休假的廉政公署专员黄鸿超闻讯提前赶回香港,并且主动约见新闻团体的代表,听取批评意见。黄鸿超强调,廉政公署一向尊重新闻自由,也了解社会对新闻自由的重视。他把媒体形容为廉政公署在肃贪倡廉工作上的重要伙伴。他承诺在所有司法程序完结之后,在法律容许的情况下,向公众解释这次搜查行动的原因和法理依据。他表示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沟通,消除顾虑和误解。黄鸿超还表示,廉政公署将研究外国在有关问题上的执法经验。
*李祖泽:搜查报馆践踏新闻自由*
香港报业公会主席李祖泽认为搜查报馆行动造成的影响很大。他说:“虽然廉政公署搜查报馆的行动是合法的,但这是对新闻自由的践踏。”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张炳玲表示,廉政公署没能消除记者的疑虑,也没有把新闻自由放在重要位置,反而将搜证作为重要议题。张炳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搜查报馆行动冲击了新闻从业人员保护资料来源的守则。她说:“如果我们没办法保护资料来源,就没有人再愿意把消息告诉记者,最后受害的还是所有香港市民。”
这位记者协会的负责人指责廉政公署查抄记者的电脑资料和笔记本,把记者当作搜集证据的工具。香港记者协会还建议当局修改法律,规定执法部门在申请法庭搜查令时,要跟报馆代表一同到法庭对质。
*何亮亮:不适当时候的适当事*
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表示,廉政公署搜查报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被查抄的报馆包括大公报等中资新闻单位,看来这并不是政治事件,只是单纯的执法行动。
何亮亮说:“目前这样查抄报馆会不会影响香港的新闻自由,这个问题现在没有办法作一个准确的判断。而且,我觉得比较客观地说,廉政公署有他们的道理,而新闻媒体和报馆也有他们的道理。这实际上是法律和舆论自由之间能不能寻求到平衡的一个问题。”
何亮亮指出,搜查报馆行动适逢香港的新闻自由出现惊弓之鸟的气氛而商业电台接连发生节目主持人封嘴事件的敏感时刻,董建华领导的特区政府在这个时候既不能责怪廉政公署又不能批评媒体,陷入不便表态的尴尬境地。何亮亮认为,廉政公署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做了一件它自己认为适当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