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5月3日讯】(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三日电)历经山西匠师三个多月的施作,于永和世界宗教博物馆所展出的“神气佛现─山西泥菩萨展”的泥菩萨塑像终于摆脱“灰头土脸”的阶段,神气地展现其彩绘完成后的美丽形貌,并于五月四日正式对外开放。
这项展览除展出原计划中的八尊大型彩塑及一尊罗汉像的四个分解工法之外,更额外增加了六尊约为九十公分高的小型彩塑及由木雕艺术家吴荣赐为首的台湾匠师所施作的释迦牟尼佛彩塑的五个分解步骤,展期至九月三十日结束。百年难得一见,精彩可期!
由山西匠师制作完成的塑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卧佛、文殊、普贤、韦驮、自在观音、胁侍菩萨等八尊高达两公尺的泥塑像。
包含药师佛、卧佛、阿弥陀佛、胁侍菩萨、地藏王菩萨、净瓶观音等六尊小型泥塑及四尊分别以木架、粗胚(上完粗泥)、细胚(上完棉花泥)、彩绘完成等四种型态呈现的罗汉像。
除此之外,最特别的是,世界宗教博物馆为了让观众一窥台湾泥塑工法和山西工法的不同,特别委托以台湾木雕艺术家吴荣赐为首的台湾匠师们,制作包含主结构、缠绳结、塑轮廓、修形貌、贴金上彩等一系列呈现五个施作步骤的释迦牟尼佛塑像,以增进大众对泥塑的认识。
透过展场所展出的山西彩塑与台湾彩塑,观众可明显看出二者工法的不同,例如:山西匠师分别将泥材混合稻草或棉花而成为粗泥、细泥,以进行粗胚与细胚之塑造,其中稻草与棉花主要是为了加强泥土之连结性与塑性,而台湾匠师则使用已抽出空气的塑土为泥材,先以泥条盘绕,再以麻绳缠绕或打结的方式加强泥土的连结。
此外,在主心骨方面,山西匠师以木架钉组出包含颈、胸、脊骨与四肢等结构,再于其上敷泥,台湾匠师则以钢板上竖立钢管作为支柱,再于支柱上盘绕泥条。除此之外,二者在塑像的造形上亦有相当大的差异,凡此种种,皆需由观众细心观察与体会。
这项展览特别委托两岸知名的设计师登琨艳进行展场设计,同时,为了让有些无缘于第一、二阶段施作期前来参观的观众能够了解整个泥塑成形的过程,特别于施作期作全程的影音纪录,并剪辑成八分钟的纪录片于展场播放,透过影片及史料的介绍与展品的对照,观众将可进一步获知彩塑的身世,看着一尊尊彩塑如何透过匠师神乎其技的手法由木头、泥土、稻草、棉花……等平凡无奇的材料当中脱胎而出,并成为可以保存超过千年的珍贵艺术品。
宗博馆表示,泥塑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多数人们也都听说过“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谚语,却鲜少有人知道泥菩萨的由来及其历史,此次泥菩萨随着山西匠师渡海而来,不仅史无前例,更是珍贵难得,即使前往山西都不见得有缘目睹,错过此次机会,未来不见得再能见到!大众要把握一睹泥菩萨庐山真面目的最后机会。(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