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5月19日讯】互信与公信是最近普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媒体能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自然是话题中的话题。
笔者注意到两场座谈会,不约而同都谈到上述话题,有意思的是,这两场座谈会分别是由民间与政府所主办,前者谈到了“狗”,后者论及了“火”。
据报纸的披露,“狗”是这样被谈起的。一位与会的资深媒体主管在分析媒体如何创造公民社会时,引述学者将媒体分为“听话的狗”、“攻击的狗”、“看门狗”、以及“导引狗”等等。从他的观点来看,若媒体能够多多发挥“导引”(guide)的功能,多让民众关注公共政策,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方庶几有望。
媒体被喻之以“狗”,诚然不是新鲜事。“看门狗”(watchdog)的功能,亦早已成为外界看待媒体的共识。著名的美国CBS电视台主播拉瑟(Dan Rather)就曾以“看门狗”自期,反对记者沦为讨人喜欢的哈巴狗,或者甘为御用的鹰犬。只不过,“狗言狗语”历有年所,如今还要“对狗弹琴”,该感到伤心难过的又何只是狗族们!
另场座谈会则是政府部门举办的关门会,笔者亦受邀参与。“火”的说法乃出自一位与会学者的建言,他引社会上几成共识性的看法指称,如今的台湾,政客普遍被认为在“点火”,而媒体则是在“煽火”,要建立互信社会,必须一并解决点火与煽火的问题。
要对破坏社会互信的熊熊大火进行分析,诚然还可以有更深入讨论的空间,不过,即使以最严格的学术方法来探讨,政治人物与媒体恐怕都与这场不被社会接受的大火脱不了干系。甚至,还有人指证历历,叩应节目中有许多所谓的名嘴乃是“玩火”一族,若要真正灭火,又何只是前述的火族而已!
不过,对狗族作血统分类,以期还原媒体本色也好;或是对火族作科学鉴定,以期解决媒体乱象也罢,都不能只是道德的呼吁,否则结果必定是“狗吠火车”,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仍无助于公民社会或互信社会的成长。
在那场闭门会上,笔者提出四个方向的具体行动建议,分别是扩大公共媒体机制、强化媒体监督机制、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落实媒体自律机制。这些说法卑之无甚高论,笔者亦曾在多个场合或文章中提及,所余者,不过是有无决心予以推动而已。例如扩大公共媒体机制一项,就包括尽速将台视或华视予以公共化,建立无线与有线电视对公共媒体营运经费的提拨制度,将宏观、客家、原住民电视纳入公视集团,以及整合中央广播电台及其他公营广播电台等等。
在一些演讲的场合,笔者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去民间有句话指:“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也要看电视”,但现在已经变成:“没有知识虽然要有常识,可是没有常识却也不要看电视”,因为看电视可能反而得到不健康、不正确的常识。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不过证诸各界人士对当前社会病状的种种忧思,公民社会或互信社会的成熟塑造,显然不能再停留在想像或言说的阶段,而社会大众对媒体改造的期待,更不能永远只是天边的一道彩霞了!──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