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价格在中国一路狂飙

标签:

【大纪元3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高洁, 连图奚及倪紫金综合编译报导)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资料, 在2003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高速增长,GDP比上年增长9.1%。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增长过快、投资总体规模过大。 目前,由于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进一步引发了主要原材料水泥, 钢铁等产品的供应全面紧张。

根据《财富(福布斯Forbes)》杂志最近的报导,由地产热带来的都市高楼大厦对水泥,钢铁等材料的需求骤升, 上涨的价格和利润吸引了大批新投资。一些高级官员,包括总理温家宝和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都瞄准了水泥,因为它是能吸引众多投资的几个行业之一。

在2003年,中国水泥及水泥制品价格一路上扬,到年底时,价格进一步走高,当时某些水泥制造业业内人士形容:“疯了”,“这对水泥厂来说是十年等一回啊,一天涨50元,终于轮到水泥厂猛涨价和给脸色看了。”目前, 水泥的价格在近几个月内上涨了将近15%, 达到了一吨260元(合31.40 美元)。

水泥工业的快速扩张为其中一些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但是,一些突出的问题伴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而显现出来。 这就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低水平重复,浪费资金、浪费资源。据初步匡算,去年中国水泥消耗量已达到世界总消耗量的50%, 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美元还不足世界的1/30。水泥工业的这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将进一步恶化其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

《证券时报》公布的资料表明, 中国水泥工业经历了1992-1995年的高速扩张期后,在199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总量过剩,一度陷入困境,直到1998年才从低谷中开始爬坡,至2002年又开始高速扩张。中国水泥工业协会会长雷全治称,“水泥工业的现状与1992-1995年的高速发展经历颇为相似。”很显然,如果不对水泥工业进行控制的话,该行业将重新陷入困境。

另外,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的投资资金中,32.93%来自于银行贷款,而近年来新建钢铁企业的资金50-60%都由银行提供———这对于过去5年来一直努力削减坏账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一些业内专家指出,正是由于中国的信贷规模过快增长,才导致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中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在3万亿元左右,远高于2002年1.8万亿元的水平,此外20%的广义货币增长率,也高于过去几年13%-15%的较低水平, 就是说货币信贷增长过快。

判断一个经济是否过热,不是社会要求经济增长多高,而是有能力增长多高。经济学家强调适度经济增长,这个适度指的是在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实现的增长。其表现就是不会引起资源短缺以及资源价格的上升,象水泥等诸多资源与原材料短缺以及价格上升,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超过了适度,换言之,就是有点过热了。

目前,关于中国经济“热与非热”的讨论仍然没有停止,不过,众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在事后弥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毒品猖獗 中国严打
林毅夫:中国经济成长存在隐忧
分析:西藏经济繁荣 藏人极少受益
刘晓波:一座灯红酒绿的精神死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