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产充港货 港城“香港制造”受质疑

标签:

【大纪元3月2日讯】据亚洲时报森吾3月2日报导/“我们的商品都是来自香港。”踏入香港商品城,就可以听到经营户以此为“噱头”。不过,早前有媒体指出,限售正宗港货的广州香港城 ,竟有经营户鱼目混珠 ,将廉价广东货冒充香港货出售。有慕名前来香港城的市民认为,“香港城的‘港味’不够浓,档次就像是流行前线(广州一中低档时尚购物商场),还发现不少产品出身复杂,搞不清卖的是哪里的商品,担心自己来这里买到假港货。”

今年1月中旬,在“更紧密经贸关系”概念催生下,广州商业街北京路首家香港城终于开业,专门售卖享有零关税的香港货品,包括化妆品、服饰和珠宝等,吸引大批广州市民前往购买正宗的港货。但与其同时,并传出了有广州市民向当地媒体投诉,称他们在香港城购买的并非香港货,而是不折不扣的“本土货 ”。

面对存在的“土产充港货“问题,亚洲时报在线记者日前到香港商品城观察,发现只有部分保健食品专卖店和珠宝经营户在门口挂出产品的商标注册文件、品牌授权书,以示该产品是地道的港货;更多化妆品和服饰的经营户店里所售卖的货品近大半数是不知名的品牌。

有店铺日前更因为出售怀疑产地来自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服装 ,已被勒令马上停业 。这阵“香港城不香港”疑云,是商城档次提升上去的一个难关。

据了解,在香港商品城中所经营的众多物品之中,不少消费者对非“港货”的质疑主要还是集中在服装和食品等行业。有过来购物的消费者表示,在香港商品城内购买过怀疑是内地生产的食品,也看过中国生产、外贸出销的衣服品牌,而且这些产品是不是真品还有待考究。

在一家经营食品的店子里,从陈列货品看来,根本看不出这些商品和市面上其他商店出售的食品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从部分食品包装上来看,部分商品包装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简体字,更出现了部分外文。对此,店员只解释说,这些产品都是香港公司,内地设有多间工厂,在内地生产销往香港,然后又返销到广州。

在部分经营服装的档口,也可以发现不少杂牌的衣物,有的带有英文商标,有的则找不到任何有关品牌或产地说明。不过,这些店员均异口同声称,“店内的产品由韩国、欧美进口到香港,老板从香港拿货到广州来卖。”但这些产品是不是在允许经营之列,也只能靠他们来自圆其说了。

其实,在香港商品城做生意的经营户,目前还存在一个这样的现象。由于大多数是转行到广州创业的小老板,带上二三十万的小资本,政策允许他们自行从香港带少量的小商品如:香水和护肤品等等,结果有个别店铺搞得俨然成为市民口中的“老鼠街”(专门售卖不经打税的商品市场),更有的变相出售类似港货的本土货作为 “帮补”,结果造成商场形象和档次被拉下来。

有香港城经营档主还向亚洲时报在线记者透露, 以国产内销货冒充港货售卖的情况不多,不过以“外贸货充港货”的情况就较为严重。据他了解,涉及违反规定的大多是服装店和化妆品店,这些店的老板都相信,在店内卖点“看似出口”的本地货品,混在其中可以卖个好价钱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香港商品城内的货源存在 “货不对版“的情况,有个别经营服装的档口,一件普通的上衣或牛仔裤标价就是好几百,但大部分均为不知名的品牌,相对于在北京路上,一些知名的服装品牌,价格略显“高炒”,不排除有人用香港货作“幌子”,把廉价货当作贵价货。

目前,由于缺乏真正的精品和高档品牌,整个香港商品城的档次一直还没有提升上去。像一些不知名的商品,只要是由香港人投资生产,尽管产自广东,也在允许经营之列。结果便导致“土产充港货”的情况频繁出现,消费者没有搞懂情况,有营业者就顺理成章把所有“不知名”的产品统统解释为:由香港人投资,或所用的技术和设计也是香港那边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免不了造成消费者对香港商品城的商品存在一定的质疑和理解上的偏差。

近日以来,广州市政府一直重申,在“香港城”并没有产品质量问题,市民可放心前往购买。该商城发言人更扬言,部分香港的知名品牌都已表达了进驻香港城的愿望。据指出,为规范管理,商场还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印制一批印香港商品城的雷射标签,凡是经过商场验明正身的货品均会贴上该标签,以保护市民的消费权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宣部加紧舆论控制,两畅销书被禁止炒作
刘嘉玲安排与梁朝伟双方家长见面
刘慧卿:不会让人吓到不敢说话
世卫表示禽流感疫苗可望半年后上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