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国背负历史负担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3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天光编译报导) 中国或许希望数十年后赶上美国或欧洲,但其在作为世界先进国家标准的科学研究方面落后到几近可笑的地步。

许多专家认为,地球上这一人口最多的新兴经济大国如不解除促使其优秀人才外流的众多束缚,便会长期停留在物理学、化学、医学和其他学科的边缘地位。

法新社报导说﹐加州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兼上海神经系统学学院院长Mu-Ming Poo指出:“中国虽然在某些领域进步很快,但距离成为被公认的科技大国仍路途遥远。”这些有进步的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特别是人类基因组、干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法律规定较宽松的领域。

中国的大学每年有成千上万经严格培训的﹐聪明的自然科学学生毕业。

2001年,中国在科研发展方面拨款125亿美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已属巨额,虽然以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计算﹐同西方国家和亚洲竞争伙伴日本和南韩相比仍不及其一半。

但Poo在<<自然>>近日发表的评论中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的自然科学大大受制于屈服权威、尊崇师长和全盘接受规范等儒家传统。

他说:“应该鼓励学生寻求知识和需要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 应该鼓励和认真对待对已存根据、假定和学说提出质疑,不怕不成熟。 ”

一位欧洲医学研究人员告诉法新社,中国科学家在交流想法和实验室结果等重要论坛、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表现谨小慎微甚至神神秘秘已经出了名了。

她表示,主要原因似乎是中国人历来害怕因承认错误而丢面子,另外政治或来自上面的压力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她说:“很难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那里的科学数据好像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而非正常的科学渠道。”

“这很可悲,因为科学进程是累积性的,我们从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科学领域的内容不会跳跃性发展。必须经过同行审查过程,必须开展公开对话,这样才能看到实验细节里的不同之处。”

缺乏辩论和学术性挑战的氛围﹐极大地阻碍着了成千上万付出代价在国外受培训的中国科学家返国。

这些海外精英沉浸在资金雄厚的美国实验室内,享受着探索的自由,已经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例如: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Daniel Tsui、数学获奖者Shing-Tung Yao和超导电性研究员Paul Chu等。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政府插手科研方向、否定凭成绩晋升和断绝海外关系等。

纽约康奈尔大学教授Ray Wu说,中国太多的研究经费是短期性的,仅鼓励快速表面结果。

许多经费提议是靠关系而获批准的,而非客观判断其是否合理。

Wu说﹐虽然中国和美国的生物学家人数大致相等,但中国只有500名属有效益的,而美国有40,000名,其中3000名是美籍华人。他的衡量方法是国际杂志中广泛引用的研究。

政府对科技的干预和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去年令中国震惊后而猛醒。

确定紧急严重呼吸道综合症(萨斯)原因的工作延误了数周,只因政府蓄意隐瞒样品,甚至某些科学工作人员亦坚称该疾病是细菌衣原体所致,而非后经证实的病毒所致。

那场灾难从某些方面来讲导致了后来更为迅速的反应。(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封杀网络言论 官方新华网也反弹
曹长青高市开讲罚50万  听众解囊赞助罚金
中国最大红油走私案主犯郑洪钧被判死刑
组图﹕神秘病菌暴发 湖南大批生猪死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