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迁都与水患

林兰 编辑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0日讯】东汉张衡在他写的《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这是概括了商代在汤建立商王朝前商族有八次迁徒.汤建商王朝以后又有五次迁都。五次迁都的情况是:仲丁将王都由毫迁到嚣,河亶甲继位后由嚣迁到相,祖乙为王后又迁到庇(也作“邢”、“耿”),最后由盘庚迁到殷。

关于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人们历来争论不休,有多种观点。从自然环境角度而言,商朝的五次迁都均为水患所致。

《尚书序》记载:“祖乙圮于耿。”西汉孔安国传云:“河水所毁曰圮。”《通鉴前编》载:“河亶甲立.是时嚣有河决之患,遂自嚣迁于相。”“祖乙既立,是时相都又有河决之患,乃自相而徒都于耿。” 至于盎庚迁都于船的原因,从《尚书﹒盘庚篇》中即可看出:“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孔字国传云:“水泉沉溺,故荡析离居,无安全之极,徒以为之极。”由此可见,商朝迁都,是为了避开水灾。

再从古代嚣、相、耿(庇)等地的地理位置来看,也有发生水灾的可能。据王静安先生考证,“嚣”即今山东蒙泽县,“相”即今河南省黄县境内,“耿(庇)”即今日河北邢台(见《王忠憨公遗书》和《观堂集林》。这些地方均在黄河下游,遭受水灾的可能性极大。

安居方能乐业。王都常遭水灾袭击,自然要频繁地迁徒。当然,商朝五次迁都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水灾是其中原因之一.而且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选自《三千年天灾》)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音乐有很深的内涵﹐从一个人弹奏的乐曲中可以体会这个人的个性和修养﹐同样﹐对一个国家来说﹐流行什么样的音乐﹐民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兴衰。中国古代的一些音乐家俱有这样的能力﹐商朝时期的师延便是其中的一个。
  •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 从历史的预言脉络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分立与建国,是早有预示的。
  • 三国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提起三国,人们总能津津乐道许多《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情节。可以说,《三国演义》一书的溢彩灿光,远远超过正史《三国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