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2月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叶永骞╱万丹报导摄影
台湾屏东县万丹乡布袋戏大师陈朝岸演布袋戏长达半世纪,六十七岁高龄持续不辍,坚持不配乐,亲讲口白,深获老戏迷喜爱,演艺界名人猪哥亮曾连看陈朝岸三天的布袋戏,对于陈朝岸精湛的口白技巧赞不绝口。
台湾的布袋戏流派,若以人物系统为区分,大致分为阁派、园派两大派门,黄海岱是园派代表,他所创立的五洲园开枝散叶,直系子弟更转型成为当今布袋戏界当红的霹雳布袋戏,在台湾布袋戏界知名度最高。
阁派的传承与园派齐名,许多布袋戏班都是阁派训练出来的弟子,其中最知名的则是林边乡的郑来发。
许多老一辈的戏迷对于全乐阁的郑来发印象深刻,陈朝岸就是郑来发的嫡传徒弟,1951年开始拜师学艺,今年已经六十七岁,陈朝岸仍持续在台湾的每个角落表演。
陈朝岸回忆说,父亲陈罗成曾经是布袋戏的艺师,日据时代日本人禁止台湾人演布袋戏,于是父亲被迫改行养鸭,但是运气相当差,台湾光复后,卖鸭子的钱竟遇到旧台币换新台币的过渡期,家中生活一夕间全无着落。
他说,他当时只有十四岁国小毕业,虽然成绩全班第一并获颁县长奖,但是穷得没钱读书,老师多次到家中拜访请父亲让他念书,学费由老师帮忙出,但他还是得放弃学业。
虽然不能读书,但是陈朝岸的父亲仍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于是拜托布袋戏名师郑来发收为徒弟,学习三年六个月时间才出师自立门户,当时只有十七岁的陈朝岸开始行走嘉南地区演戏。
陈朝岸指出,布袋戏的口白技巧最难学,如何把文辞念得通畅是首要功夫,接着才是技巧及创作。当学徒时师父管得严格,不但得早起拜神明,还得苦练喉咙及声音,演起戏来声音才会洪亮,观众才听得清楚。
至于布景的制作、布袋戏偶的修补,则是在演出时慢慢琢磨学习,陈朝岸更自刻戏偶创出自己的风格。
由于布袋戏的口白内容关系到与观众的互动,陈朝岸在演出时坚持口白必须现场发声,不能用录音带播放,所演出的内容都是古剧本,历史剧“薛仁贵征东”、金光戏的“荒山剑侠”,都要求做到原汁原味,与现在一般观众从电视上看到的布袋戏不太一样。
去年陈朝岸获邀到万丹乡水流仙姑庙表演三天,结果喜欢布袋戏的猪哥亮还特别看了三天戏,是陈朝岸的忠实戏迷,演完后两人聊天时,猪哥亮频频赞扬陈朝岸的口白和内容相当有味道,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表演了。
陈朝岸表示,他与父亲都是布袋戏的表演者,父亲留给他最珍贵的就是从唐山带来的古代布袋戏偶,头部比一般布袋戏偶小一号,布袋戏宗师黄海岱为此还曾特别向他商借,也有大学教授特别进行研究,甚至有人出价要向他购买,但都被他婉拒。
陈朝岸说,台湾的布袋戏百年来变化相当大,日据时代被日本人禁止,台湾光复后恢复演出,曾经是民众最佳的娱乐,当时表演还必须在剧院内演出,直到电影产业兴起,布袋戏就转往庙会、庆典表演,现在演出的机会更少,大概只剩下庙会或敬神时才会请布袋戏团演出。
所幸近年台湾本土文化兴起,投入传承或研究者越来越多,陈朝岸说,现在年纪大了已少演出,但只要有机会他还是愿意担负起传承的工作,希望让这项传统文化能够持续下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