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圣”──范蠡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范蠡,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约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春秋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人,为越国大夫(宰相),《计然篇》为其代表作。
  
范蠡出身“衰贱”,但素有大志,见识高卓,他曾拜奇人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治军方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博学多才,而且聪敏睿智,胸藏韬略,有“圣贤之明”,然而不为世人所识。他因见楚国贵族专权,暮气深重,难以图强,便外出游历,寻找机会,施展才干。后在其莫逆之交越国大夫文种的推荐下,离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重用,拜为大夫。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亡,其子勾践即位。即位后,勾践用范蠡主持军事,文种主持政务,携手振兴越国。当时,吴王阖闾闻允常新丧,想趁越国人心不稳之际灭掉越国,便发兵攻打越国。但越军利用吴军的疏忽,采用偷袭战术把强大的吴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回到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后,便因伤重而死。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立志复仇。从此,吴国和越国便成了不可化解的杀父世仇。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想趁吴国尚未准备妥当时,先发制人,出兵伐吴,范蠡极力劝谏,仍无法说服勾践。越王勾践调动全国精兵3万人,北上攻吴,与吴兵战于夫椒(太湖中山名)。结果,勾践大败,仅剩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中部,主峰在嵊县西北),且被吴军团团围住,身陷绝境,形势危急。
  
范蠡审时度势,向勾践提出暂时忍辱求和,再做长远打算的策略。勾践以为然,依计用卑辞厚礼向吴求和,并允诺亲自到吴国做人质。吴王遂休战撤兵,允许越王到吴国做人质。于是,范蠡随越王入吴,为臣仆3年,备尝屈辱。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终于被放回国。
  
越王勾践返国之后,仍由范蠡执掌越国军事,由文种主政。勾践自己也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尊贤厚士,广揽人才,“不乱民工,不逆天时”,扩充军队,修筑城郭。同时,范蠡与文种又挑选了绝代美人西施和郑旦,连同大批财宝献给夫差,以麻痹夫差。经过多年努力,越国大治。
  
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乘夫差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鲁会盟之机,率军攻下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活捉太子友,迫吴王求和。公元前 475年,越军进攻吴国,重创吴军,围困吴都姑苏两年后城破,夫差自杀。越国君臣终于实现了灭吴兴越的大业。后来,勾践又北上会诸侯于徐州,继吴之后号称霸主。越国国势,达到鼎盛。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恩荣无比,功成名就。
  
但范蠡辅佐勾践多年,深知他可与共患难而难以共安乐,日久必然骄横多忌,疏远忠臣。因此,他决心激流勇退,便悄然离开越营,乘小舟泛波而去。他离开之前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但文种对范蠡的话半信半疑。范蠡走后不久,文种果遭越王猜忌而伏剑自杀。
  
范蠡“乘舟浮以行”,来到齐国,改姓名鸱夷子皮,开荒种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知其贤,任为相。范蠡则弃官,尽散其家财,隐居陶地 (今山东定陶西北) ”,自号陶朱公,他看中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遂运用他善于理财的才智,从事经商贸易,“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他还曾著有《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
  
范蠡除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外,还具有深邃的经济思想。在经济上他主张“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平粜齐物,关市不乏”,“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等观点,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变化。范蠡运用这一经济思想治理越国,达到了民富国强,雪了国耻。在功成身退之后又用他的经济思想从事经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巨富,史称陶朱公,“陶朱”便成为巨富的代名词。范蠡成为后世商人供奉的偶像,谓之“商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 日内瓦消息,联合国一个负责人权监察的部门星期一指出,中国在对待被拘禁人士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 数千年来河图洛书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洛文化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关于河图洛书的最早记载。河图出于河南洛阳市的孟津县,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而洛书出于何处一直没有定论。在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洛书出自河南洛阳的洛宁县西长水村。

  • 由于对第三代可拍照手机的潜在募功能表示担忧,以色列军方情报机构颁令,限制士兵使用这种手机。
  • 杨惠之,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雕塑家。据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杨惠之最初与吴道子同学绘画,远师六朝名画家张僧繇笔法,号为画友。后专攻雕塑,“为天下第一”,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誉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圣人
  • 圣诞节将至,伦敦蜡像馆与时并进的将耶稣基督诞生的情景用蜡像艺术的方式再现给观众,但却因将名人形象塑造成圣经中描写的圣人而遭遇英国宗教界和传统人士的批评。
  • 法国东北部传统上都会在十2月六号,纪念天主教圣人〔圣尼古拉斯〕,而〔圣尼古拉斯〕后来演变成〔圣诞老公公〕成为小孩子的守护神,因此小孩子也会在这一天大吃有〔圣尼古拉斯〕标志的巧克力,以为庆祝。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学兴盛,才媛辈出,官眷闺秀的交游聚会,往往充满了儒雅和诗意。出身湖阳世家的恽珠,才思敏捷,少女时期的诗作《锦鸡诗》,独具娴静高华的气质,而且流露出化凡禽为神鸟的超凡脱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为梅花作诗,偏要说:“一枝留待晚春开。”沦落风尘的她,却因为这句诗,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华遇见人生伴侣。从此,二人诗画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话。
  •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他一生画了三百多幅壁画,并有近一百幅卷轴画被皇宫收藏。民间画工称他为“画祖”,史称“画圣吴道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