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1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博郎╱台南报导〕中华民国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协会昨天举行第二届早期疗育棕榈奖颁奖典礼,将代表国内早疗领域最高荣誉的早疗棕榈奖,颁给陈永荣等十五人,对得奖人十多年来无私奉献于早疗工作,表达崇高敬意。,颁给陈永荣等十五人,对得奖人十多年来无私奉献于早疗工作,表达崇高敬意。
此次获奖者包括陈永荣、林惠芳、黄灿珣、李淑娥、陈美吟、徐澄清、赵慧瑛、林美莹、罗淑真、庄宏达、黄碧容、林玉香、李梅芳、罗钧令和杨玲芳等人,其中,七十余岁的徐澄清医师已投入早疗工作长达卅年,早期帮助过的迟缓儿,如今早已长大成人。
中华民国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协会理事长梁忠诏指出,社会上有许多小宝贝在人生的起跑点上发展脚步迟缓,或是出现缺陷与障碍,这些小宝贝约占百分之五至八,在他们幼儿期的黄金发展阶段,需要早期疗育机构和人员协助。
他并强调,以一百八十万位学龄前儿童计算,即约有九万名发展迟缓儿,在其身心发展上都会碰到诸多困扰,需要早期疗育照顾,否则学习障碍将越来越严重,各界千万不可漠视,迟缓儿的家长更应坦然面对事实寻求协助。
梁忠诏指出,国内有无数长期奉献在早疗工作的人士,此次各界推荐的棕榈奖候选人也有数十名,最后再选出十五名,十分难得,得奖者皆是值得各界敬佩和景仰的对象。
他们有毅力 奉献爱心和耐心
〔记者黄博郎╱专访〕从事早疗工作是一条辛苦而漫长的路,若无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很少人能一路坚持下去,而这次获颁早疗棕榈奖的得奖人,都是这样的人。
徐澄清医师自一九六○年起即在台大心理卫生中心以个别化方式,示范、指导及督导发展迟缓儿的家长,在家中执行早疗工作,一九六三年又与杨思根创办“儿童日间留院部”,以一对一及家长积极参与方式,对自闭症及迟缓儿做早疗工作,1998年并在恩主公医院成立早疗中心。
陈永荣医师投入早疗已有十多年,在八十六年更进一步邀成大医院相关专家成立迟缓儿联合评估中心,团队成员有教授、医师、治疗师,众人在忙碌之余,仍准时出席每周的联合评估和疗育会议,深获各界肯定。
“我很平凡,我只是做我份内该做的事,真的没想到会被推荐为早疗棕榈奖得奖人,身为医师能为生命服务本是应尽的责任,小儿科医师很难不去注意迟缓儿的存在,一路走来,其实是儿童和家庭的需要所促成。”庄宏达医师这样说。
另一位得奖人李淑娥强调,她当年系不忍看到家长因找不到语言治疗师协助儿童的无助眼神,因此毅然提前从荣总退休,投入语言治疗师的行列,将所学分享给家长和幼教老师,让他们协助迟缓儿提升沟通技巧,只要听到孩子用甜美的声音喊“老师好”,便是她最大的安慰。
伊甸基金会中区主任杨玲芳表示,她给迟缓儿的并不比她从迟缓儿身上获得的多,因为从儿童家庭可以看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像母亲不惜为幼儿疗育奔波的毅力、家人间的支持与爱,及身障者对生命的坚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