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1月3日讯】一排排电脑一字儿摆开,屏幕上既有打开的网页,也有常用的聊天工具,电脑前的人运指如飞—这熟悉的场景看起来跟普通的网吧毫无二致,然而在此上网的并非普通网民。
他们是新浪网的社区管理人员,一边在论坛里巡视,一边手脚麻利地删掉其中一些帖子。
控制网上言论机关算尽
某大型网站的防火墙上,设定了一百多个关键词,各聊天室或论坛根据自己的特点还设定了其他一些关键词,除了淫秽词语外,就是一些“反动”词语。这些关键词是根据法规并和有关部门商讨后确定的,随着形势的变化,须不断更新或增加。
一旦网上出现含有这些词语的语句,将立刻被过滤掉。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是该类技术最早研制者之一。该中心徐国爱副教授介绍说,最早在一九九八年,他们研究出一种个人防火墙,从主机对信息进行过滤,技术很简单,即在“点名单”里列出不健康网站的网址,加以过滤。但随着形形色色网站的不断涌现,这种办法很快就行不通了。
二○○一年,他们按公安部标准开发出瀚博监控软件。这套软件用的办法是“关键词过滤”与“关联”,“关键词过滤”就是先设定一些关键词,视它在一段文字里占的比重来判断是否为不良信息,“准确率在百分九十五以上,也即错判率小于百分之五。”“关联”,即建立一个关键词模型,设定先有哪个字,后有哪个字,中间隔的距离在什么范围之内,以防止关键词在一段文字里间隔写,就像古代的“藏头诗”。
但是,既然是机器自动识别,就难免有误伤。正如网民时常抱怨的,为防万一之失,网络公司往往撒大网,将所有“涉嫌”词语纳入“黑名单”中,有时导致一些正常的语句都无法显示出来。
机器的“弱智”还可能漏过一些处心积虑的捣蛋者,因此,最终还得用人脑去监视电脑。某网站有数百名专职或义务的“网管”,二十小四时看管屏幕,一个网管要盯住几十个聊天室。他们都受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具有高度的警惕性。这些网管会被网民们戏称为“大妈”—是网络上的“联防队员”。
新浪网也有十几名员工版主和更多的义务版主,“每天几百万条信息,都是一条一条地看。”新浪网客户服务总监钟延说。新浪的要求是,对于不良信息,版主必须在三十分钟之内作出反应,其权限小至删帖,大至禁所使用的电脑上网。
用几百名网管来监督几千万的网民,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此时就需要“义务协管员”的帮助。“协管员”都是铁杆网友,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他们就立刻通知网管,将发言删除。
另一类“协管员”是各类论坛上的版主。
学唐吉诃德战风车肯定失败
中共对网络的控制,可谓万无一失了,但还不够,二○○二年,中共又下令新浪和北京的一百三十多家网站签署了一份《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不制作、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迷信、淫秽等有害信息,并对用户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及时清除有害信息”。
中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中共对网络世界的捣乱,一再以失败告终。中共对网络的控制,或者对一般的网民有作用,但对电脑高手或得到电脑高手传授技艺的网民却不起作用。笔者每天晚上都上网,经常能看到刘晓波、东海一枭、王怡、杨银波、孙文广、赵达功等许多大陆网民的文章。就是普通网民,如果一定要看海外的“反动信息”和写文章,也一样有办法。大陆网民可以请海外的朋友将每天的海外信息通过电邮送去,写的文章再通过电邮送到海外朋友处,然后请海外朋友送到海外各“反动网站”。中宣部大战风车是注定要失败的!
大陆网民众志成城打了许多胜仗
大陆网民对中共的倒行逆施也进行合法斗争。
二○○三年以来,大陆网民迫使中共关注一些案件,打了几个漂亮的大胜仗,使乱臣贼子惧怕,发挥了很大影响。
大陆网民的第一个大胜仗是孙志刚案。孙案被《南方都市报》披露之后,网友立即在新浪网发表了三千条评论,另有一万条评论被删除。网民的议论,使中共高层不得不正视该案,并下令广州当局彻查。最后,杀人凶手被绳之以法,孙志刚沉冤得雪,中共最后宣布废除践踏人权的收容条例。
大陆网民的另一胜仗是刘涌案。刘涌罪恶滔天,但薄熙来控制下的辽宁省当局却不将他判死刑。网民被激怒,在网上斥责贪官包庇罪犯,最高法院被迫第一次动用审查权,重新审讯刘涌,将刘涌判处死刑。
在“哈尔滨宝马杀人案”中,大陆网民虽然没达到“严惩杀人凶手”的目的,但起码把杀人凶手钉在耻辱柱上。
网民声讨公检法草菅人命
大陆网民徐建新曾撰文叙述他发起的就黄静案的网上抗议活动:
本人是首先在关天茶舍知道黄静案的,湖南省湘潭市临丰小学的青年女音乐教师黄静于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早晨死于她的宿舍中,法医所做的尸体检查很有疑问,公安机关也不予立案。本人得知后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发现帖子被删除了。由于我认为生命安全权是公民个人首要的安全和权利,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和舆论自由是不可退让的底线,加上我自己也是教师,便打电话核实。之后,就在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发起了一场签名活动,本人写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呼吁书》后,邀请了朱寅年(北京记者)为共同发起人,请网上网下的名人签名参加,后来,再发起募捐活动。
那时我在网络上发起呼吁书,是因为我估计这会是有效的,本人也在网络上有足够的信誉。另外,我估计此事只有我会管。呼吁书发出后,在网络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影响了媒体和网络上的许多人,形成了网络和媒体的互相影响。而且,由于我们这些人的信誉,国内国外中文网站纷纷转载,形成了舆论压力,导致公安部实际接受了我们的第一个要求(据说公安部长发了批示)。结果,公安部六月七日派了法医去湘潭市,进行了尸体检查,但结果还是排除他杀。之后,我们再发起了募捐活动,黄静的亲属请了中山大学法医专业进行尸体检查,他们经过半个月的仔细分析认为,前两次尸检报告的结论都缺乏证据。但他们进行尸检时却惊讶地发现,本应被完好地保存在湘潭市殡仪馆的黄静尸体出现部分腐烂。
在我看来,这封呼吁书产生作用快得令我吃惊。那时的签名人只有大约六十来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我估计是因为:(一)当地的公安机关和人员不作为,太不像话,引起公愤;(二)公安系统不愿意给人留下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激起民愤的印象;(三)国内国外中文网站纷纷转载,形成了舆论压力;另外,恐怕有我所不知道的政府内部原因。
这种网络上的影响又对实际办案产生了扭转作用,黄静的家人告诉我,我是在他们最觉得无助和无望的时候来帮助他们的。黄静的家人和另外的一些人曾经是什么办法都试验了,一点办法也没有效果。而且别人早分析过,公安、检察院、法院系统全部都不作为,踢皮球的话,小老百姓就真没有办法,而且检察院、法院系统还有充分的理由,真的可以让他们无处伸冤。
大陆网民的压力使当局被迫对黄静进行多次尸检,最后推翻了过去包庇涉案者的尸检报告,得出比较合乎客观情的结论。
另外,网民在网上拯救“不銹钢老鼠”和杜导斌都获得成功。
进入二○○四年,大陆网民越玩兴致越高。今年年初,北大教授焦国标《讨伐中宣部》一文在网上炒热。中共的神圣部门在网上成了人人皆曰杀的过街老鼠。接着,《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在网上发表了致团中央常务书记赵勇的公开信,揭露赵勇的极左面目。八月十一日,福建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在人民网发表了一封信,立即引起轰动。
民间监督网揭“下跪市长”
二○○四年五月底,李新德收到了一份发自山东的材料,反映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涉嫌贪污、受贿、绑架、洗黑钱、故意伤害等多项罪行。材料中还附有李信向举报者下跪的照片以及李本人亲手写下的保证书等物证。
由于事关重大,李新德希望举报人能够提供更多的证据。随后,举报者又发来相关录音以及李信为收买举报人所提供的一百万元的账户和密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新德甚至亲自陪同举报人来到中纪委,看着举报人将材料交到了中纪委工作人员的手中,李新德确信举报材料应该是真实无疑的。六月十日,李新德将材料以《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以下简称《下跪市长》)为题编发,放在了自己开办的网站上。
李新德,男,四十五岁,“中国舆论监督网”站长。他这次“大胆”行动之后,他的网站迎来了一次访问量高峰,《下跪市长》在网络中被广泛转载。而随后一些传统媒体的介入,也使得《下跪市长》中所反映的问题得以更大范围被曝光。
据报道,事件的主角李信已被“双规”。这同时也给“中国舆论监督网”带来了不小的声誉。“在这篇文章之前,访问量一直没有突破三十万,但是从这之后到七月下旬,访问量接近一百一十万。” 李新德不无自豪地说。
二○○○年,一篇《村支书动辄开枪,众村民日夜难安》的报道让李新德初识了网络的威力,当时他撰写的一篇反映某村支书私藏枪支、横行乡里的报道被张贴在网络上,随后被数十家媒体转载,广泛的报道也引发政府部门的关注,不久犯罪嫌疑人伏法。这件事给李新德留下深刻印象。二○○三年,在辗转京城数家媒体任职之后,李新德感到传统媒体的诸多局限性难以满足自己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理念,于是辞职回家,并于当年十月一日创办了“中国舆论监督网”。今年九月一日,中共封杀了“中国舆论监督网”。
如果网络叫作“科学”、网民在网上发表意见叫作“民主”的话,那么,“科学”和“民主”对中共专制政体的冲击才刚刚开始,中共的“舆论一律”已被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中共对舆论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直至“一党专政”的灭亡之日。
(转自2004年11月前哨杂志)(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