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大豆锈斑病

标签:

【大纪元11月26日讯】(大纪元王知涵编译) 近几年,大豆作物在美国,亚洲及巴西都发现受到受新型真菌感染,产量下降,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发病初期是产生黄褐色斑,像生锈一般,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导致叶片早枯,到后来,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

据美联社报导,维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科学家正致力于保护大豆作物,在美国,大豆是第二大经济作物,仅次于烟草,却严重受到菌类感染。

艾立克(Erik Stromberg)是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植物病理部门的主导者,他表示他怀疑这种菌类来到美国是因为伊凡飓风,菌类散播在飓风中,伊凡飓风在九月十六日侵袭墨西哥湾沿岸前,已横扫美国南部。

这种疾病-亚洲型大豆锈斑病-周三在路易士安那州得到证实,在美国此疾病第一次被发现就是在这个区域。这个病是亚洲长久以来的问题,在中国南部及台湾等地流行猖獗,并且现在巴西的大豆作物中,90%都有这种疾病,距离巴西第一次发现不过才三年。据美国大豆在台协会统计,2003年在巴西其大豆锈斑病造成大豆收成减少10%,有些地区更由于潮湿气候影响减产达30%。

在路易士安那州发现大豆锈斑病之后,农业官员表示在今年这种菌类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有一个危机,这种菌类可以冬天存活,明年春天随风散播到北方。此菌类孢子破坏光合作用的组织,对大豆破坏性极大。

预料这种疾病可能在美国生根落叶,布莱克斯堡大学(Blacksburg University)在今年夏天运用维吉尼亚大豆协会资金开始监督整个计划,在生长季节六月到九月之间,每隔一周就来检查农地,并没有发现锈斑的迹象。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培训了120位外聘人员,一贯作业农业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和农民,教导他们如何观察锈斑的现象。对农民的训练可能在冬季结束,大卫(David Holshauser)补充说明,大卫是位在Suffolk的 潮水农业研究及拓展中心(Tidewater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大豆专家,是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前段研究人员。

今年维吉尼亚州农民收获量估计为520万英亩的大豆,平均每亩生产37蒲耳(美国,1蒲耳=35.238升),和去年相比,将近多出300万蒲耳,这是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统计数据,在2003年大豆在维吉尼亚洲造成了8100万的收益。

大卫(David Holshauser)说:“这种菌类可能借着风来到维吉尼亚州。”,他估计使用杀菌剂来治疗大豆锈斑病将会每英亩成本增加20~25元,对农民而言,成本增加了一成,产量却仍然可能下降。

大豆锈斑病基本上植物会落叶,停止生长,而且是收获量受限。大卫(David Holshauser)指出巴西的农民收获量减少5%~80%, 除了菌类感染,潮湿气候也是很大因素。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鄱阳湖因旱缩水六百多平方公里
安徽旱情持续发展
印尼稻米生产恢复自给自足水准
欧冠杯 利物浦1:0挫拉科鲁尼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