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中的名士—竹林七贤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71
【字号】    
   标签: tags:

魏末晋初年间,有七个极富才情的浪漫文学家互相之间甚为友善,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相会畅游,史称“竹林七贤”。
  
时值公元250年,即魏明帝嘉平年间,这七个人是﹕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他们皆是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所以逐渐的被世人称为“七贤”。
  
他们七人皆是擅长饮酒的文学家,其中一些人还精通音律。若以文学论,当以阮籍和嵇康最为著名﹔若以音乐论,则以阮咸,阮籍和嵇康为首﹔而若以擅长饮酒论,山涛和刘伶当之无愧。他们几人皆性情浪漫,且脾胃相投,因此结为好友,终日在竹林间相会悠游,吟诗作赋,弹唱对弈、品茗饮酒,过着悠闲自得的闲逸生活,自认为是高逸雅士。
  
“竹林七贤”如“建安七子”一样在文学上各有所长,但他们的文风不像“建安七子”那样清新悦丽,其中阮籍长于五言诗,文思极其高远﹔嵇康既擅长散文,也精通写诗,笔力十分峻切﹔向秀的韵文可谓清韵可佳﹔山涛长于书启﹔刘伶善作赋颂﹔阮咸和王戎的诗文虽然没有流传于后世,但也可称得上清淡娓娓。
  
此外,嵇康在古琴上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而他的《广陵散》则是千古绝唱。
  
汉末晋初,时局纷乱,在这样一个短暂而动荡的历史时期,前有“建安七子”,后有“竹林七贤”,这在中华文化史上实属难得。两者相比,“建安七子”在文学上较“竹林七贤”齐整,但在其他艺术成就上,就不如“竹林七贤”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一次对雷震这个名字有了印象,大约是在10多年前,在李敖的一篇杂文中,他说中国人本身有很多不自由民主的性格,雷震的气质是革命党式的、单调的、高高在上的,兴趣狭隘的,虽然很雄浑、很过瘾,可惜不是自由民主的气质。从那时起,我就想了解雷震,这位曾位居国民党权势中心、最后却因追求民主自由而成了阶下囚的历史人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真的像狂妄自大的李敖所论定的那样缺乏民主自由的气质吗?虽然这些年来我也断断续续读到过不少有关书籍、文章,但真正对雷震一生大起大落的命运,他的理想、追求,他的性格、气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还是在读了《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之后。
  • 读《托洛斯基回忆录》,做了些笔记。掩卷后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冷静了思考,自觉情绪的根由,是书里涉及上世纪早期苏俄风云人物甚多,而今日读他们,兴趣却索然,做笔记的劲头只是提不起来。那些人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但不过八、九十年,历史又改变了一切,时间之帚至少已经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大众的视线里扫去,人们的印象里仅仅残留了一个模糊的“十月革命”概念,——一个生动的、充满了血与火的故事,演变为了中学历史试卷里一个抽象的名词解释。
  • 商朝末年,有个孤竹国。国王有几个儿子,其中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两个兄弟感情很好,互相友爱。
  •   11月1号日本央行开始发行更换了图案的三种新纸币,据悉发行新纸币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不断增加的伪造纸币。登上新纸币的历史人物的故乡也企盼由此提高当地知名度吸引游客。 在新纸币发行的第一天,四亿两千万张崭新的新纸币从日本银行运往各家银行,正式进入市场流通。三种新纸币面额分别为一万日元、五千日元和一千日元。这是日本近20年来首次更换纸币图案。一万日元纸币的人物肖像仍然使用思想家福泽谕吉,背面改用平等院凤凰堂的凤凰图像。五千日元和一千日元的人物肖像分别改用日本女作家通口一叶和细菌学家野口英世。纸币采用女性肖像在日本尚属首次。 *防伪技术新*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会认为算命先生能算准别人,却算不准自己。其实在中国古代,能算准自己命运,甚至离世之期的高人、术士比比皆是。因天机不可泄,有时是不便说与外人听的。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