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背上“尽忠报国”究竟为何人所刺?

人气 153
标签:

【大纪元11月2日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据北京青年报报导,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认为,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宋代实行募兵制,为了加强对士兵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刺字为兵”。岳飞久怀报国之志,19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游彪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通过分析宋代的兵制,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 刺字的内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刺字的规定,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可以推断岳飞背上的字不是因为他当兵才刺的。

在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上,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游彪教授认为这很可能与宋高宗有关系。

为了表彰岳飞抗金入侵立下的战功,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

游彪教授说,明清时期,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所以 “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岳飞的字
岳飞的字 人气 593
人生感悟:大丈夫舍身成仁
岳飞一脉完整 《岳氏宗谱》惊现常州
岳飞30世孙拟邀秦桧后代探讨历史旧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