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并非“不知所措”

胡元辉  中央通讯社社长

标签:

【大纪元1月7日讯】由于对台湾历史的“非专业”兴趣,当连惠心制作的“历史的台湾”在电视上播出之时,我特别留意地看了。然而,最近播出的“完结篇”却以“不知所措的台湾”作为台湾现况的结论,并终之以仇恨消弭的期待,令人诧异之外,犹有深深的惋惜。

作为台湾重要历史家连横的后代,乃至作为现今第一大在野党主席之女,连惠心愿意面对亟待重构的台湾史,制作系列影像专辑,毋宁是一件值得肯定之事。毕竟,在益趋开放与自由的环境之下,台湾史的研究已经累积许多新的材料与发现,如能以之为基础,系统性地建构一套更为周延、更符史实的台湾史,则不仅是连惠心“克绍箕裘”的佳话而已,更是对台湾社会相当有意义的贡献。

同时,益趋热络的台湾史研究固然已促生许多大众化的历史书,不过,文字台湾史、漫画台湾史、甚至文图并茂的台湾通史虽然接踵而出,但是,台湾史的完整纪录片却未曾之见,不能不说是极大遗憾。如今,连惠心能凭借丰沛的资源制作影像台湾史,自是值得期待。

可惜的是,不仅是专业的期待落空,甚至,我们还在这样的纪录片中闻到浓浓的政党味。特别是在最后一集的最后段落,当蒋经国的画面一再被“缅怀式”的出现时,当民主发展历程被简单归约为民粹政治与族群政治之际,我不禁对这样的“历史台湾”起了高度的疑虑与不解。

拍摄“历史台湾”纪录片,本来就会有,也应该有价值观作为基础。所谓历史纪录可以摆脱价值建构的说法,即使不是欺人之言,也是天真之想。但是,价值建构毕竟建立在事实或追求事实的基础上,方易取得解释或说服的能力。连惠心制作的“历史台湾”既找不到事实的坚实建构,亦看不到追求事实的强烈企图,其结果便只能在既有的框架中堆砌资料,亦难免遭到“无病呻吟”或“私心自用”的讥评。

台湾现代史的发展轴线之一,毋宁就是主体性的追寻。连《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元月二日的报导中都提及,“民主改革让(台湾)人民有自由去质疑蒋介石版本的台湾史”,连惠心等制作群如能跳脱国民党史官的窠臼,另起炉灶,大有机会为台湾史塑造新的里程碑,最起码,也是结合新研究的新集成。无奈,如此有利的时机,加上如此有利的资源,竟只能拍出如此僵硬、刻板的台湾影像史,岂仅令人扼腕!

台湾的生命力是什么?甚至,台湾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当然都是可以辩论、推敲的问题。但是,在当前时空下制作台湾史,却无视于这二十年来台湾社会剧烈变迁的背后,所蕴涵的台湾人民追求美好社会的打拼意志,岂不怪哉?台湾社会打拼向前的痕迹既无关乎政党的对垒,亦不应为意识的对立所囿限,如果说这样的打拼所换得者只是“不知所措”的评语,其公允乎?

台湾社会仍在行进之中,我们的确不能作预言式的判断。不过,回顾历史的台湾,我们仍然可以拥有诸多启示。“欲知世情的代志,着爱听人念歌诗”,即使是日治时代,描写农民困苦生活的“农村曲”,也要唱出“毋惊嘴干汗哪留”的拼斗意志;作为第一首流行歌曲的“桃花泣血记”,亦要歌咏恋爱自由,呼吁“婚姻制度着来改”。

这种不服输,不认命的打拼精神,纵然不是台湾人面貌的全部,却也不能用“不知所措”来为台湾人民主化、本土化的奋斗下定论吧!──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阳明订造台湾史上最大新型高速货柜船队
花莲破获三亿元毒品 议长载走三毒犯
高中历史纲要 可能延后实施
江文也逝世20周年纪念音乐会 23日展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