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托起乾隆盛世–傅恒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清代名臣的第一期,本来想留给三朝元老,明史主编者,亲身参与缔造康雍乾盛世,一生为官清廉的老臣张廷玉的,但傅恒的的光辉也并不亚于张廷玉。
  
傅恒–李荣宝的第十子,乾隆皇帝第一个皇后孝贤皇后的弟弟,嘉勇郡王福康安的父亲。这一切就决定了傅恒必然是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最初被授予侍卫,之后便平步青云,累进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右侍郎,军机处行走,内大臣,户部尚书,汇典馆总裁,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这一晋升过程,只有六年多的时间,而且年龄也仅有二十几岁,真可谓少年富贵。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是因为他的十全武功,而对大小金川的战争,就包含在这十全武功之中。下面就让我们从这次战争谈起,乾隆十三年,清军在远征大金川的过程中连连受挫,正在乾隆对班师与否犹豫不决时,傅恒却毛遂自荐参赞军务。十二月,傅恒到达金川前线,他首先识破并惩治了内奸,然后亲自勘察地形,整顿军纪,总结了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制定出了新的战术,打了几个漂亮仗。就在傅恒要一鼓作气荡平金川的时候,乾隆帝突然降旨班师。原来乾隆认为,平定金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办不好有可能使傅恒身败名裂。在班师诏书中,乾隆对傅恒大家赞扬,并封为一等忠勇公,赏四团龙补褂。三月,傅恒率兵回京,乾隆率皇长子率诸王大臣出迎,以视慰劳。不久,还为富察氏建立宗祠,并为傅恒建造府第于东安门内。
  
乾隆二十年,乾隆欲出兵伊犁,只有傅恒全力支持,协心相助。在大军凯旋之时,乾隆帝授傅恒一等公。二十三年,乾隆对缅甸用兵,首战不利,傅恒在此请缨。四月到达前线,八月一切准备就绪率兵出发,连打数个胜仗,取得初步胜利。十一月,傅恒围攻老宫屯,清兵因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大批染病,傅恒也因病不能再指挥作战。三十五年三月,傅恒返京,五月,病情加剧,七月病逝,享年不到50岁。乾隆亲临祭悼,谥号“文忠”。与其他外戚不同,傅恒没有在京城坐享富贵,而选择了为国家出力,为皇帝分忧。这也就无怪乎乾隆对其用情至深。纵观大清王朝300年无数满大臣,功绩鲜有出其右者,傅恒的名字无疑在清史中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资料来源: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十四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音乐作品类最佳民族乐曲专辑”是由高动力唱片出版的“给我的父亲郭英男”获得。不过出版这张专辑的高动力唱片已经结束营运。最佳民族乐曲专辑奖有三张专辑入围:入围专辑“给我的父亲 郭英男”,入围公司高动力唱片有限公司;专辑“赛德克的呐喊”,入围公司得音有声出版社(得鱼文化传播社) ;专辑“乾隆江南游”,入围公司亚洲唱片有限公司。
  • 相传清朝皇帝乾隆微服私访,走到一片红高粱地边,见到红高粱正是开花晒米的季节,长势喜人,皇帝一时高兴,便顺手折了一支拿在手里欣赏。正在高兴之时,被农村一位老太太碰见,老太太毫不客气的说...
  • 清朝是中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乾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王占义无意中发现一块写有“镇宁门”石额,大陆专家考证确认,石额上的题字是乾隆御笔。新华社报导,王占义在一处建筑工地发现这块石额。内蒙古大学满族史学家佟靖仁等专家研究发现,此匾额与另一块已被确认为乾隆御笔的“承薰门”石额形状相同、内径相等,都是长一点三八公尺,宽零点五八公尺,上面有满、汉、蒙三种文字和生动的石刻花纹。
  • 新世纪最大出版工程投资三千万

      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典籍、纪晓岚亲自三次校对、乾隆皇帝私人专用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目前筹资3000万将推出影印本,将于明年年中面世。

  • 因《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为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近期又将视角转向清末,他此次成为25集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编剧,这让人不免联想到高阳名噪一时的《胡雪岩》系列小说。
  • 从盒内题记看来,此右旋螺〈现代贝类学称为“左旋”〉曾为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平林爽文事件、嘉庆十一年赛冲河阿平蔡牵事件时带赴台湾,以护佑其渡海时风平浪静
  • 清代的前期,景德镇的瓷业与明代一样,代表着时代的高水平,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景德镇瓷业的鼎盛时期,镇内人口逾十万,瓷业发达,商贾如云,有“绝妙花瓷动四方,半里长街半窑户”之说。当时的瓷业工艺达全国最高水平,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古彩、粉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着三者兼备,构成了康雍乾三朝的辉煌成就。
  •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指出,经过文献档案考证及考古发掘证实,曹雪芹在北京的故居遗址已确认为“蒜市口十七间半”。新华社今天报导,北京广渠门内大街两百零七号四合院,即文献记载的“蒜市口十七间半”。据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雍正七年的一份“刑部移会”记载,雍正王朝曾将抄没曹家的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北京市的红学专家曾仔细查对清代乾隆京城全图,在蒜市口地区发现仅有一处院落是十七间半房。他们再赴实地考察,基本确认档案中所说的十七间半房,即为广渠门内大街两百零七号或邻近的两个院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