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石雕:方城石猴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方城石猴”属民间石雕艺术品。河南方城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的大体形状,便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而成。故又称“画石猴”。方成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双猴、猴背猴,猴撂猴、母子猴、还有狮背猴、猪背猴等。也制作一些小狮、小虎、蛙类动物。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

(资料来源: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涵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
  • 均陶是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均陶美在釉色,绚丽多彩。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又以蓝均秋最为珍贵,赢得“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称。“堆花”是均陶的传统装饰,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鸟、山水等不同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
  • 大陆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十五个民族有自己的戏曲剧种。这十五个民族分别是: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侗族、白族、傣族、苗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彝族、佤族、毛南族和仡佬族。新华社今天报导,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有的是一个民族只有一个剧种,如侗族的侗戏、朝鲜族的唱剧﹔有的是一个民族因人口分布地域、艺术形态等不同,而分成几个剧种,如苗族的剧种有湘西苗剧、广西苗剧、云南苗剧等。这名中国戏曲专家说,中国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大致可分成两个方面。从发展历史来看,有的剧种源远流长,分布很广,如相传源于八世纪跳神仪式的藏戏,后引入民间艺术,形成独立完整的艺术形态,至今流传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和印度等国的藏族居住区﹔从艺术形式上看,有的剧种借鉴了汉族戏曲的戏剧样式,表演形式程式化,有复杂或简单的行当划分,音乐上采用板腔体、曲牌体或者二者兼并,如傣剧、侗戏等。
  • 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于19世纪中叶盛行中国,其中以天津“泥人张”的泥人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最为闻名。
  • 张巡带兵军纪严明,陈琳檄文文笔俊美。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