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美国网络赌博合法吗-赢家 娱乐-美国博彩网站

光彩夺目的景泰蓝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景泰蓝是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它以工艺精细复杂、色泽晶莹瑰丽、外表金灿华丽而驰名中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珐郎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郎。珐郎艺术早在元朝时就已从西亚、波斯、阿拉伯等地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由于这种珐郎工艺在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已大量制作,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此间的珐郎工艺无论是技艺成就,还是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精美的掐丝珐郎工艺品誉称为景泰蓝。

   明代景泰蓝造型端庄厚重,色釉宛如宝石般的晶莹深沉、滑润如玉,纹饰粗犷饱满,色彩对比强烈、坚实、瑰丽,镀金明亮金灿。这些成就与特点为以后的景泰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景泰蓝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珐郎釉料从六、七种发展到十几种,使景泰蓝的色调更加丰富典雅,工艺技术更加细腻精湛。到了晚清时期景泰蓝从单纯的宫庭艺术逐渐走向了民间和国际市场。在1904年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获得了一等奖,这就使景泰蓝的声誉日益增高、身价倍增。

   精美的景泰蓝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现将景泰蓝的生产工艺简介如下:

   一、造型制作(制胎):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二、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三、上釉(点蓝):焊好丝的胎体经酸洗、平活、整丝后便可上釉了。所谓点蓝就是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郎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经过800℃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熔烧,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这样就使器皿披上了华丽典雅、五彩缤纷的漂亮处衣。

   四、磨光: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五、镀金: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着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

   镀好金的景泰蓝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托,更显出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美的姿色。

   随着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味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年来景泰蓝行业里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郎与掐丝珐郎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免去烧焊工艺的珐郎珀晶,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为主体,然后与牙雕、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由于多种工艺巧妙结合,各种材料互相衬托,再加上通体又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更使作品新颖奇特、玲珑剔透,通体散发出珠光宝气。这种新工艺既能用以制作各种器皿,而且还可以用来制作立体人物、风景建筑、动物等题材。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 谈起历史上的贤后,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却鲜有人提及。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让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们翻看历史就不难发现,卞后的贤德和远见足以比肩历代[ascii]着[/ascii]名的贤后。
  • “一时全大节,千古仰清尘。(宋代李廌)”千百年来,苏武节已成为中华传统价值展现的一座丰碑。那么,对于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时的人类社会,又有那些启示呢?
  •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他与另一诗人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唐朝近体律诗的代表人物。
  • 张巡带兵军纪严明,陈琳檄文文笔俊美。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