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简庆和 毕生寻根不厌倦

人气 55
标签:

【大纪元9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方志贤╱高县报导〕
“树有根,水有源,人亦有所本焉”,仅有小学毕业的张简庆和穷毕生之力,编纂“拷潭寮百年溯源”,使张简宗族百年事迹,得以重现,张简后代子孙亦得以追本溯源,知晓亘古绵延的时空中,自己的历史定位,张简庆和这股傻劲在地方传为美谈。

 五十五岁的张简庆和,外号“万吉仔”,回忆起幼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无处可去,随意翻起大厅里神秘的祖先牌位,意外发现早晚膜拜的祖先,不全姓“张简”,也有姓“简”的,从此开启他对姓氏的探索之门。

 张简庆和投入族谱编纂卅四年,整个张简家族发展史都在他的脑子里,每次细数历代祖先的起源、生卒年月及事迹,家族兴衰消长,如数家珍,且倒背如流。

 头发斑白的他,念起古文毫不逊色,令人佩服的是,能将古文轻松翻成台语,甚至大陆简体字,都能变成道地“台湾话”,学校当然不会错过这位耆老,常邀他教导小朋友乡土课程。

 逾卅年的寻根之旅,每次遭逢困难都有贵人出现,张简庆和最感谢的四个人,第一个是曾担任过官派议员的大伯父张简庆,随手赠送的小家族的族谱,兴起他对族谱研究的念头。

 退役后,当时的村长张简次郎,以慈安宫的乩童身份,破除宗人的防御心,带领他登堂入室,追寻各家族祖先牌位背后的秘密,因此得以完成部分的框架。

 此外,叔公简添贵送的“南雄简姓大观”,这是由高雄县首岸议员张简朝闯及简红毛所编,于是能将整个资料串联起来,其中有所遗漏、不清者,他则透过一步一脚印的田野调查补齐、厘清。

 过程中,张简庆和正值成家立业的人生阶段,曾经绑过钢筋、做过画框,最后于民国六十五年在大寮会社村定居,并经营永吉鞋店为业,结婚后育有三子,生活的繁忙与压力,仍不减他对编纂族谱的执著。

 妻子施秋桂也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当他沉溺在旧史、杂记,或奔走在坟头、墓碑间,妻子一直陪伴左右,当别人的丈夫忙碌着赚钱,他除了正职外尽做“白工”,他的妻子不仅认同,还支持他所有的努力。

 张简庆和说根据考证,张简起于简德润,生于元代元统元年(西元一三三三年),永定洪源客籍,至正元年(一三四一年)到福建漳州南靖游历,因学识渊博,设立教书馆,在乡里间颇受敬重。

 当地一名富商张进兴独子早亡,媳妇刘氏不愿改嫁,张公感其孝顺,招贤德之士,也就是简德润入赘,育有三子,后又娶卢氏生五子,原本姓张,简德润因不忍绝简,因此有张简复姓的产生。

 和多数的河洛人一样,第十二代简成祯等人在清康熙年间从唐山到台湾,并分五脉传家,简成祯为拷潭脉开基祖,以务农维生,因此现在走进大寮的昭明、新厝、拷潭、山顶、三隆等村,举目所见的张简,可说是大寮乡的特色。

 大寮的张简与简虽本是一家,但张简姓氏的传承,不是从简德润就绵延不断,台湾子孙何时从简改为张简已不可考,但从清雍正后张简的神主牌位愈来愈多。

 张简庆和归纳张简变迁,有三个阶段,第一清咸丰年云建追远堂,大量宗亲认同并改姓张简;日据时代,认为只有日本人才有复姓,在户政单位要求下,改张简为简;光复后多数又回复张简。

 也因为这样的政治变迁,张简庆和发现家族里竟有祖父姓张简,子、孙姓简,父姓简,子姓张简等奇特现象。

 身为大寮拷潭寮张简一族,第廿代的张简庆和,在其家族族谱出版后,仍持续搜集他脉张简宗族的资料,并希望分散各地宗人能提供家族资料,而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简德润以下七百年的张简族谱,能更臻完整齐全。

 人类纵横在宇宙时空中,与直系祖先、旁系宗族形成生命共同体,个人的生命历程牵动着家族的历史内涵,而透过族谱,我们将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未来或许在纽约街头、在澳洲雪梨街角,某位张简后裔血脉相连的,仍是在台湾大寮会社村一位鞋店老板,这层关系是怎么也断不了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巴西兰展侨胞郭淑英获总冠军
杨小凯﹕历史的沉思和未来的选择
台币放量劲扬 升破34元
肯定游揆表现 扁否认内阁改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