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9月19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成都市血液中心2002年10月1日至2003年3月6日,从无偿志愿献血者身上,采集的2万多袋血液因为用了无证生产的血袋,导致血液污染。2003年3月20日晚,一批被污染的血浆,至少有50万毫升,被隐秘倒进了下水道。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职工震惊痛惜之余,开始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此事。7月16日,血液中心一科长被检察机关收审,近日以失职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但血液中心的职工对谁是这起事件的真正责任人另有看法。
四川新闻网9月17日报导,据成都市血液中心职工今年6月中旬反映,该站因为使用来自北京德桑特输血器材科技开发中心的无证生产的血袋采血,致使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是否有部分已经被用于临床?职工们对此深表担懮。据了解,成都市血液中心在5个多月中共采集鲜血23739袋,所提取的红细胞悬液,全部被发往了各大医院,用于临床。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血站使用无证生产的采血袋造成血液污染的隐情浮出水面之后,3月19日,成都市血液中心召开了一个只有很少人参加的会议。该会开至深夜11时左右,第二天,3月20日晚上,就实施了销毁被污染血浆的行动,至少50万毫升的血浆,被秘密地倒进了下水道。
*血浆深夜销毁 行动相当隐秘
据知情者说,这批血是存放在发血室的4个冰柜里的,处理地点,则是在该血液中心的消毒供应科。发血室每晚都有人值班,当晚值班的是一名叫做张永鹏的职工,因为要处理这批血,当晚不值班的发血室主任严丽华临时被叫去值班,换下张永鹏;血液中心的保卫部门则抽调了保卫人员值勤。
因为发血室离消毒供应科有一定的距离,血浆需先从发血室的冰柜里取出来,然后提到消毒供应科的消毒池里去解冻销毁。所以,还安排了一名叫做陈代寿的临时工参与了当晚销毁血液的秘密行动。
当晚销毁这批血的程式大致是这样的:将血袋从冰柜里拿出来,转运到消毒供应科的消毒池里,破袋,然后打开自来水龙头用凉水冲击解冻,解冻后的血,就顺着消毒供应科的水消毒池,流进了下水道。
消毒供应科的消毒池长3米左右,宽0.6~08米,处理起来是比较方便的。
*血液中心:不知血袋无证
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该血液中心张副主任在证实却有其事时显得很坦然,“今年3月6日以前, 我们尚不知道北京德桑特科技中心生产的血袋是不合格的。”
该站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北京德桑特科技中心在2002年国家药监局组织的检查验收工作中没有获得新的产品注册证等证件,自2002年10月1日以后生产的产品,即是无证产品。那麽,成都市血液中心为什么还要继续向其购买呢?
该负责人解释说,成都市血液中心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德桑特对他们隐瞒了实情,所以2002年10月1日以后他们仍然向其买进了一批采血袋,“直到今年3月6日,国家药监局要下来检查,德桑特才告诉我们的。”据该负责人介绍,2002年10月1日至今年3月6日,成都市血液中心所采的全血为23739袋。但是记者看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药监[153]号文”《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监督工作的通知》的落款日期,写得清清楚楚的是2002年4月30日。
*法院宣判 另有说法
造成这批血液污染的主要责任,已经归咎于该血液中心器材科科长王旭。7月16日,王旭被检察机关收审。
虽然该中心否认购买血袋前已知其属无证产品,但据成都商报报导,王旭以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被判刑,是因为事先已知采购的血袋属于无证产品,但还是购买了各型血袋7.2万余套,导致血液中心使用这种血袋盛装的7000余袋血浆被迫销毁,造成经济损失70万元。报导还说由于王旭在司法机关介入前,能如实向单位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在法庭上也能如实供述,其行为应属自首,武侯区人民法院判处王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倾倒鲜血 究竟谁之过
虽然王旭已被判刑,但对这起事件的责任人,血液中心的职工另有看法。他们认为,尽管在表面上,该血液中心哪怕是购买几百元的东西,都要集体研究决定,都有一套非常烦琐的签字程式,其实,仍然是一把手“一锤定音”。因为采购的血袋不合格,造成这么大的损失,身为一把手的血液中心主任孙启凤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
职工们反映,国家规定,男、女干部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是60岁和55岁,谁到了点,都应该退下来。而血液中心的女领导孙启凤现年已经57岁了,早就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却仍然在位。 但记者几次试图与孙面对面采访,最终未能如愿。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