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倾向

左丹慧

标签:

永远年轻可能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在中国,青春期的延长是最近几年的现象。有人注意到时下里许多30岁的人,其心理年龄只有差不多20岁,但他们工作和处世的能力倒谈不上低下。这使得家庭和社会都很难找到太堂皇的理由过多地干涉他们,只是隐隐地觉得不妥。
  
看上去长得年轻还有单身可能是许多30岁的男女敢于“装小”的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开放,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主和选择。不过年轻化的倾向目前几乎也是国际化的潮流,据说在意大利,许多男子年过三十仍留在家里不肯结婚,而做母亲的也乐得照顾儿子,给儿子煮菜烧饭。美国出现了大到成年人使用的“婴儿用品”,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不仅不想长大,还喜欢躺在婴儿床里睡觉。在中国,生活在城市中的单身女性,30岁了背双肩包,穿吊带背心,床上摆着玩具熊,说“他们男孩子,我们女孩子”,一些杂志已作为一种现象来讨论,现实生活里看到,却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肉麻。仅仅作为外包装,追求“年轻化”的形象对当事人来讲虽说是塞翁失马可也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成为时尚和流行就不得不让人注意它对社会的负面效应。实际上,“年轻化”背后隐藏的是对责任感的逃避。这种“生活追求”从70年代出生这批人开始,“年轻化”倾向目前也主要是指他们。但这批人,尤其是70年代初出生仍紧紧抓住“青春尾巴”不放的,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学生时代刻苦用功打下的文化基础,他们在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很容易让人忽视其不愿承担任何责任的自私和惰性。
  
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行为对时下正成长中的这一代人的影响,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新人类”,本应在教室里读书却时常会被看到他们在街上游荡,在的吧里摇头,到网上闲聊。在日本,十几岁的青少年,穿着怪异的服饰,聚在城市的角落无所事事。与六七十年代欧洲愤世嫉俗的学生相比,他们对社会没有什么不满,他们的颓废可能主要是因为吃得太饱。 这样的“垮掉的一代”继续不肯长大,令家庭和社会头疼的将不仅仅是他们对身上的责任是否愿意,而是能否承担。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对目前“年轻化”倾向的懮虑仅仅属于杞人懮天。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使人类寿命延长到200岁甚至更长的基因。30岁,是的,30岁还正当青春。

──转自《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劳退金制度倾向整合简并 企业年金出局
为全民车队重新出发喝采
美容医学抗老回春新产品
大陆同性恋男子李义江杀七人将受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