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1日讯】〔自由时报编译陈宜君╱综合纽约三十、三十一日外电报导〕美国纽约时报针对该报前记者布雷尔捏造、剽窃新闻丑闻进行十一周的内部调查后,三十日宣布将从今年初秋起推动一连串改革措施,包括设置该报创立一百五十二年来首位代表读者监督该报的“公众事务编辑”,以及检讨该报现行的记者署名、新闻发稿时地标示,以及匿名消息来源引述等政策。
时报新任执行总编辑凯勒三十日正式上任第一天,即宣布前述改革。该报首度设置的公众事务编辑将扮演监察员角色,检讨该报的报导与检阅读者投诉,让时报编辑部的运作更透明,并在时报开辟专栏,就有关该报报导的议题撰写“独立且未经审查的评论”。不过,鉴于时报向来有反对设置监察者的传统,公众事务编辑任期将先以一年为限,期满再评估是否保留。
此外,时报也将增设两个高层编辑职务,其中一人负责新闻专业与道德的把关,另一人则督导人员聘雇与训练。
前述改革措施系出自时报三个内部委员会的建议。时报五月爆发记者布雷尔自去年十月至今年四月间所做的七十三篇报导中,至少有三十六篇出自捏造或剽窃同业作品的丑闻。布雷尔虽自行离职,但报社声誉与员工士气已受重创,时报因此任命前述三个委员会调查布雷尔丑闻始末,并检讨该报的文化、内部沟通与工作表现考核制度。
其中由时报助理总编辑席格领导的委员会提交一份五十八页的报告,痛批时报编辑部的种种陈痾,呼吁时报应树立“讨论与合作的永久风气”,“清楚对读者与大众负责”。报告中有一章专门探讨布雷尔事件,严词抨击时报编辑部的文化与管理方式,表示“没有单一个人、单一错误与单一政策须为二○○三年春季发生玷污纽约时报新闻专业的剽窃与杜撰尴尬事件负责”。
该章系由美联社前总裁兼执行长波卡迪、西雅图侦察邮报前社论版主编波尔德,以及曾是时报专栏作家的乔治梅森大学教授魏金斯等三位外来公正人士联合执笔。针对外界抨击时报的种族多元聘雇政策,是非裔的布雷尔能力不足却得以在时报内平步青云的原因,三人在专章中指出,该政策可能是众多因素之一,但时报不可因噎废食而放弃让编辑部充满多元声音的承诺;纵容布雷尔丑闻发生的真正原因是编辑部出现拔擢亲信的“明星制度”,导致组织架构、态度与新闻处理程序出现严重缺失,特别是编辑彼此间的沟通、指挥与自律出现问题,“互相抨击已取代分享”。
凯勒表示,时报还将采纳委员会的其他建议,包括统一匿名消息来源的引述准则,并执行每年考核员工表现的制度,采取更严格的记者挂名与发稿时地政策。除了布雷尔丑闻外,时报五月亦传出普立兹奖得主布雷格在一篇报导中大量使用一名特约记者的采访成果,但撰稿者署名只有他一人。(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