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预测

武汉仁:曹雪芹错解“馒头庵”

font print 人气: 13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4日讯】大家知道,《红楼梦》中经常提到两座庙:“铁槛寺”和“馒头庵”。这座铁槛寺实际上是贾府的家庙。“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红楼梦》第15回)曹雪芹这里对“馒头庵”得名的解释:“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我认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其实“馒头庵”的得名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看《红楼梦》第63回:“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红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岫烟说妙玉)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姐姐就请,让我去写回帖。’岫烟听了,便自往栊翠庵来。宝玉回房写了帖子,上面只写‘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几字,亲自拿了到栊翠庵,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

宋范成大的原诗为:“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见《石湖集》中《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铁门限,即铁门槛,喻人寿长久亦如铁门槛之经久耐磨。唐朝的智永禅师为书圣王羲之的后人,住在吴兴永福寺时,求其书法者络绎不绝,结果使木头门槛(门限)为之洞穿,没办法,只好用铁皮把木头门槛包起来。

到底什么是“铁门槛”?生死之关也。妙玉自称“槛外人”,是说自己已经出离生死(她是否已经出离生死,这里暂且不谈),宝玉自称“槛内人”,也是说自己尚未出离生死,还是个俗人,还是个常人。修炼人只有修炼到出世间法阶段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才叫做出离生死,才算真正走出了这个“铁门槛”——生死之关。

什么是“土馒头”?坟墓也。中国人古代一般是土葬,所谓“入土为安”。不管是木门槛也好,是铁门槛也好,总是要烂的。如果你迈不过那个“铁门槛”——生死之关,没有真正地出离生死,活得长也好,活得短也好,人总是要死的,迟早总是要进棺材的,总是要埋在地下,堆个坟墓,变成一个“土馒头”的。

故“馒头庵”亦如“铁槛寺”,这相对的两座庙,它们的得名其实都是出自范成大的这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而不是像曹雪芹前面解释的:“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

所以,“铁槛寺”和“馒头庵”这两座庙的命名中蕴涵着这样深刻的含义,连渊博如曹雪芹者,也偶尔会搞错。

武汉仁 2003年7月19日@(http://www.dajiyua

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讯】“曹雪芹肯定是和韩信一样几乎饿得要死而且受到过一位女性的救济,因此他在《红楼梦》中才这样重女轻男”。这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电视讲座《曹雪芹其人其书》中发表的观点,这个节目也是《新解〈红楼梦〉》中的一部分。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推出大型系列节目《新解〈红楼梦〉》。《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说,以14集每集45分钟共630分钟的大篇幅推介红学,参加讲座的红学专家如此之集中,规格如此之高,这是近年来电视荧屏所没有过的。
  •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 从历史的预言脉络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分立与建国,是早有预示的。
  • 三国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提起三国,人们总能津津乐道许多《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情节。可以说,《三国演义》一书的溢彩灿光,远远超过正史《三国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