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南山可移 判不可摇

沈义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唐睿宗时,雍州(治所在京都长安)司户参军李元纮,为人谨厚,办事公道。他负责地方民政,管理土地、户籍、赋税、财政,一贯尽心尽力,公正不偏,深得当地士民依赖。

当时太平公主(唐高宗之女,武则天所生)权势极盛,京师百官无不趋奉。她家资亿万,却不知满足,时常为了搜括钱财、侵夺土地,与民间发生争执。有一次,太平公主纵容家奴强占属于寺院的一座磨坊。寺僧不服告官,由李元纮主断本案。元纮查明磨坊实属寺院产业,他不怕得罪太平公主,秉公将磨坊判还僧寺。

这可急坏了他的顶头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窦怀贞本是个喜爱拍马奉承、讨好权贵的人,因惧怕有财有势的太平公主,慌忙召见李元纮,促令改判。李元纮不是三心二意之辈,他当场在原判后面写下“南山可移,此判终无摇动”十二个大字,意思是:终南山也许还能移动,我这判决却不可改变。写罢,掷笔而去。窦怀贞又恼又急,可碰上这么一位执正不屈的司户参军,也无可奈何。

唐玄宗开元初年,李元纮升任京兆尹(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奉诏疏决京师一带河渠,以利灌溉。谁知那些王公权贵,家家都在河渠两旁设有碾硙(磨子)磨坊,不顾农田浇灌,堵流争利。目睹这些情形,李元纮决心彻底整治。他仍以“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为宗旨,不怕触犯哪家权要,指令属吏将所有碾硙一概毁去,拆除磨坊。然后引渠下田,浇灌庄稼,使百姓大获灌溉之利。这两件事,办得深合民心,令人称决。

不久,为非作歹的太平公主,由于阴谋发动政变被赐死。窦怀贞也因投靠太平公主,参与谋逆,事败投水自尽。

当初,李元纮执法不阿,可说是早就料到太平公主、窦怀贞之流必然没有好下场。他那“南山可移,判不可摇”的精神,值得现在的人三思。

(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汲黯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他是一位非常耿直又敢于直言犯上的人。有一次河内失火,烧了上千人家。皇上派他去视察情况。
  • 孔融(153~208年) 东汉末文学家。字文举,汉末鲁国人,孔子的二十世孙。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性宽容好士, 宾客如云, 所作散文,锋利简洁,多讥嘲之辞。后因触怒曹操被杀。能诗,为“建安七子”之一。

  • 汉武帝时,当时的太子被小人诬陷谋反被杀。太子有一个孙子,皇曾孙刚刚出生几个月,亲人全部遇害,留下这无辜的婴儿无人理睬。
  • 阴贵人的家人也都是谦恭有礼的人。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内依旧很是动荡。阴贵人的母亲和弟弟都被强盗杀死了。光武帝很痛惜,封她的另一个弟弟做了宣恩侯,并叫来她的哥哥阴兴,打算也封他一个侯位。
  • 张姓人家溯源,其中有著名的"百忍堂"的堂名。 据《旧唐书》中《孝友列传》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一676年),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堂,和睦相处。唐高宗路经其家访贤,询问治家之道,张公艺写百余“忍”字受唐高宗嘉奖。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会认为算命先生能算准别人,却算不准自己。其实在中国古代,能算准自己命运,甚至离世之期的高人、术士比比皆是。因天机不可泄,有时是不便说与外人听的。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评论